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议意见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10 10:37:33 作者:凤阳县人大 浏览:191 次
【字体大小: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凤阳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5份于2025年11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年9月29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察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

凤阳县人民政府:

2025年9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认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部署,聚焦重点内容、创新方式载体、突出地方特色、深化依法治理,推动全县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虽然我县“八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普法工作均衡性不足,普法内容精准性不够,普法方式创新性不多,普法队伍专业性不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跨部门普法协作机制,强化考核督导问效,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联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合力。

二、强化普法重点引领。紧扣国家基本法律宣传主线,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深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指引”,切实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普法形式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个性化普法产品,增强普法的精准性和吸引力,着力培育具有凤阳地域辨识度的“普法IP”品牌。

四、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普法队伍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提高普法队伍的普法积极性以及群众的学法积极性。

 

 

附件2

 

关于“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安排,9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学军带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县“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部署,聚焦重点内容、创新方式载体、突出地方特色、深化依法治理,推动全县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先后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徽省202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普法工作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精心部署,构建普法宣传全新格局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八五”普法伊始,县委成立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县委、县政府转发“八五”普法规划,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自觉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强化《凤阳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治建设能力培训、执法单位普法经验交流会、专题法治讲座等,加强法治宣传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八五”普法规划及县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落地见效提供坚实支撑。

(二)锚定重点,确保普法宣传精准实施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乡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县委党校主体班教学课程以有县委巡察内容。五年来,县乡两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00余次、宣讲“七进”系列活动550余场。二是推动宪法法律宣传走深走实。充分利用法治广场、公园、住宅小区和公交站点等,展示和呈现宪法文化元素。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凤阳实践中心(宪法主题公园),打造普法宣传阵地和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共举办宪法学习专题讲座、报告会50余场次、宪法知识考试4次。三是推动民法典宣传落地落细。扎实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推进民法典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511场次,累计组织民法典专题讲座112场次,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解读文章、短视频150余条,总阅读量达10万人次,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四是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将《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列入年度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和年度重点普法目录,开展“与企濠商梁 送法进企业”“律企同行 法护营商”等系列主题活动。累计走访企业420家,撰写法治体检报告315份,服务惠及企业家及职工7100余人。

(三)聚焦关键,推动普法宣传提质增效。一是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普法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法治理论考试500余人次,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评议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全面落实《凤阳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广泛开展“法治第一课”“宪法在我心中”主题演讲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尊崇法治、践行法治。二是抓重要节点分层分类法治教育。扎实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法润乡村社区”法治乡村、国防安全、反电诈、防范非法集资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借助春节、“三八”妇女节、“三下乡”“农民丰收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有效开展普法。三是抓普法与基层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推动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全县累计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4个,其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18个,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五年来累计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1474人、实现县域村居(社区)全覆盖,打造“学法用法示范户”195户。

(四)创新路径激发普法宣传活力积极探索“法治+”普法新途径,一是将法治元素与地域领域相结合,建成小岗村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官塘镇淮安村建成反电诈法治文化广场,并入选 2023年度安徽省“法治为民办实事”满意项目。二是将法治元素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形成东小岗、中皇城、南卸店“三点一线,法景交融”乡村法治文化旅游线,打造“鼓娃说法”法治公交专线,挖掘凤画、糖画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将法治元素与全社会普法相结合,县司法局推动普法宣传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年均提供服务超5万人次,县法学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县总工会法治宣传教育业务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典》亮小岗等获评全市一等奖。四是将法治元素与新媒体相结合,推动建立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域传播矩阵,打造“鼓娃说法”法治公交专线,县司法局微信公众号“鼓娃说法”、县法院抖音“小扎说执行”将生硬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县“八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普法工作均衡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还不够到位,部分乡镇(街道)、单位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普法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二)普法内容精准不够。普法内容往往“一刀切”,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导致宣传内容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脱节。

(三)普法方式创新性不多。新媒体普法多以信息推送为主,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群众需求的能力不足,个性化普法产品较少,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群众的注意力。

(四)普法队伍专业性不强。基层普法人员大多数是兼职,自身法律素养不高,在开展普法工作中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简单上传下达,普法效果一般,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跨部门普法协作机制,强化考核督导问效,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工作联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合力。

(二)强化普法重点引领。紧扣国家基本法律宣传主线,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深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指引”,切实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普法形式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个性化普法产品,增强普法的精准性和吸引力,着力培育具有凤阳地域辨识度的“普法IP”品牌。

(四)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普法队伍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提高普法队伍的普法积极性以及群众的学法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