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议意见

印发《关于审议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30 10:25:21 作者:凤阳县人大 浏览:213 次
【字体大小:

 

 

印发《关于审议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凤阳县人民检察院: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杏喜所作的《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5份于2025年10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1.关于审议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

2.关于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调研报告。

 

 

2025年8月29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监察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委政法委,县财政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关于审议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的意见

 凤阳县人民检察院:

2025年8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杏喜所作的《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报告》。审议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依法全面履行控申检察职能,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检察保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聚焦政治引领,强化检察为民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找准控告申诉检察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推动控告申诉工作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聚焦完善机制,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推动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完善多元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手段,系统谋划推进,既治已病又防未病,既治当下又管长远。把释法说理、息诉罢访贯穿到控告申诉案件办理全过程,多举措推动矛盾化解,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聚焦多措并举,强化司法救助保障。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探索多元化司法救助模式,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切实解决案件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让司法关怀直抵民心。建议县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司法救助资金专项科目,统筹安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履职能力提升。聚焦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着力推进控申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检察控告申诉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干警依法办理信访案件、精准识别风险隐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不断提高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量水平。

 

 

 

 

 

 

附件2

关于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17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学军带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依法全面履行控申检察职能,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检察保障。2023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群众来信来访548件,其中控告类42件,刑事申诉类30件,民事申诉类287件,行政申诉2件,司法救助126件,其他信访61件,未发生赴省进京涉检信访。

(一)坚持司法为民,畅通信访渠道。强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热线、网络平台的“三位一体”服务功能,完善“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渠道。细化诉访分离标准,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分流、办理流程,依法依规及时处理,精准分类办理并落实繁简分流机制,推进控申办案“快慢分道”,切实提升办案效率。通过多元渠道受理的各类信访案件,均做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

(二)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系统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工作,对上级交办和本院自行排查出的重点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双包案”,领导干部接访办案实现常态化。通过多种接访形式,减少信访上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运用与县人大常委会会商机制,借助人大监督权威与检察公信力,依法依规最大限度寻求实质性化解的路径。2023年以来控告申诉办案质效一直位居全市检察机关前列,5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及省检察院典型案例。

(三)坚持诉源治理,持续化解积案。凝聚多方力量,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依法依规实质性化解积案,严防检察环节矛盾激化上行。联合各政法单位精准打击缠访闹访,有效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对类案和深层次矛盾的精准剖析,揭示制度漏洞与监管盲区,精准“把脉”社会治理痛点。积极完善举措机制着力提升司法救助质效。2023年以来,共向124名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0.5万元。一起刑事申诉案件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四)坚持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以创建“新枫岗”检察品牌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转变控申干警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作风。通过定期开展学习比武、技能竞赛及“传帮带”岗位练兵等活动,全面提升干警法律运用、风险防控、释法说理和应急处突能力。2023年以来,院控申部门先后荣获省市等多项荣誉,《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予以多次报道。其中《引“枫”入“凤” 绘就信访法治化新图景》被安徽省检察院作为“枫桥式工作法”典型事例向全省推广。

二、存在不足

在肯定成绩同时,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涉检信访法治化有待加强。一些信访人信访不信法,无视信访工作相关规定,对于部分尚在办理过程中的刑事案件,或司法程序已依法终结的案件,仍然通过频繁写信、网络投诉、反复走访等形式进行施压,企图通过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干扰在办案件或改变既定的案件处理结果,导致此类信访处于多发高发态势。

(二)控申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个别年轻办案人员与被害方沟通不充分、释法说理、矛盾化解能力不足,未能精准定位矛盾焦点和化解切入点,导致一些被害人对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法院判决不服而产生抵触情绪,使得个别信访矛盾未能及时有效化解。

(三)控申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涉检信访事项多集中于个案层面,诉求涉及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多个政法单位,各部门对于日常接访办信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形成真正的互通机制,特别是对于涉法涉诉信访,往往以各自办理为主,尚未有效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

(四)司法救助有待加强。目前,县检察院司法救助资金由县政法委统一拨付的政法专项救助资金,来源单一且保障不足,缺乏统一独立的预算支持,导致救助金额小、覆盖面窄、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救急解困”作用在关键环节受限,难以充分满足当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政治引领,强化检察为民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找准控告申诉检察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推动控告申诉工作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聚焦完善机制,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推动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完善多元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手段,系统谋划推进,既治已病又防未病,既治当下又管长远。把释法说理、息诉罢访贯穿到控告申诉案件办理全过程,多举措推动矛盾化解,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聚焦多措并举,强化司法救助保障。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探索多元化司法救助模式,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切实解决案件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让司法关怀直抵民心。建议县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司法救助资金专项科目,统筹安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履职能力提升。聚焦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着力推进控申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检察控告申诉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升干警依法办理信访案件、精准识别风险隐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不断提高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量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