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审议我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凤阳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5份于2025年10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1.关于审议我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报告的意见;
2.关于凤阳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5年8月29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察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供销社,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关于审议我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报告的意见
2025年8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凤阳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经过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意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近年来,县供销社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立足“服务三农”宗旨,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还指出,2025年全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公众对社会化服务认识不高;(二)服务能力强的基层社培育不够;(三)服务小农户积极性差。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今后需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加强专业培训。利用乡镇广播、村级公示栏等渠道,普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知识;针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举办专题座谈会,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服务组织负责人交流实操经验,内容涵盖服务理念、内部管理、合同签订、风险防控等实操技能,推动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
(二)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能力。利用政策鼓励村集体、种养大户、返乡创业者等组建基层社、农业服务公司,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基层调研,择优选择发展良好的基层社加以培育,推动龙头企业与基层组织合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激发服务小农户积极性,优化服务模式。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行“先服务后补助”机制,以服务效果验收发放补贴,激励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在实施方案中对服务小农户和服务大户分别制定优惠标准,将服务小农户的补贴标准提高,从而激发主体服务小农户积极性。利用适合小地块作业的轻便型、智能化农机设备,降低作业成本;组织农机租赁服务,为小农户和服务组织提供灵活的设备使用方案,解决大型农机不适配问题。
附件2
关于凤阳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全面掌握我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完成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3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夕宝带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县供销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完成情况依法有序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小岗村惠农供销合作社、天津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情况,现场查看了为农服务中心、农机设备、仓储设施等,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重点责任单位情况汇报,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县供销社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立足“服务三农”宗旨,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24年,县供销社荣获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县级优胜单位、全省供销社系统基层组织建设优胜单位、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优胜单位,被省人社厅、省供销社授予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暨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县供销社在现场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农业生产服务。
一是提供技术托管服务。围绕“多种粮、种好粮”,紧盯“耕种收、产加销”等环节,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主渠道”“国家队”作用,依托为农服务中心组建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团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品种,围绕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制定标准化服务方案,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如凤阳县小岗村惠农供销合作社釆用“大型农机+复合式作业”模式,“一站式”解决了水稻种植过程中“耕、种、管、收、烘”等环节,既提升了作业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提供农民培训服务。大力开展重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围绕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能常年进行培训。同时,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网络直播课等,开展在线培训,解决种植户生产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问题。三是提供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服务。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纳入到《凤阳县2024年度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举办培训班,组织各基层社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分管农业负责同志、部分党支部书记、社会化服务主体等135人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取经,赴黄山、南陵、明光等县市供销社考察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努力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四是提供金融惠农服务。与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与各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供销金融产品,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困难。
(二)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服务举措。
一是培育服务主体。2024年新建1家为农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共有11家基层社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年服务农户约8500户,服务耕地面积35万亩以上,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县社为系统内3家基层社申请填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拓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024年县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任务面积4.49万亩,实际完成面积6.35万亩,项目资金449万元全部支付到位。目前,各基层社、社有企业、合作社共实施土地托管订单式业务达30万亩次,财政每亩给予小农户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共补助69元,实现了降本增收。三是完善农资供应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安徽凤凰岭田田圈及社有企业凤阳县金顺供销有限公司为农服务中心,搭建凤阳农资直供平台,严把农资质量入口,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安全问题,与安徽凤凰岭田田圈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20吨农药保供储备协议,保证了农业生产农药供应。四是依托农资经营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资直供业务,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目前在全县15个乡镇已建成100多家农资经营网点,农资流通网络逐渐优化,农资经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助力农产品促销,创新流通业态。
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县供销社连续两年组织系统内9家企业参加“安徽供销年货大集”,参展品类主要为凤阳麻油、蜂蜜、甲鱼、刘府猪蹄、粉丝、特色水果等。通过活动拉近供需双方距离,对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16.25万元。二是打造电商直播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直采直销,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如太山村供销社利用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网上带货,主要经营公司农特产品销售,累计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场次)182次,直播活动累计获得观看21万人次,开展直播电商销售额46万元,企业直播账号拥有全网粉丝量2000人。三是创新流通模式。与系统内商贸主体签订开放办社协议,开业运营4家供销超市;与县农博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县域流通商业发展新模式,整合资源实现共赢;落实与小岗春光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计划,入股50万元,占股5%。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对社会化服务认识不高。主要体现在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的知识、理念、运作、内部管理缺乏认识,对什么是农田托管服务概念不清。包括很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也是概念模糊。
(二)服务能力强的基层社培育不够。当前县社中虽有10余家基层社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但服务能力强能够承接社会化服务项目遴选条件的基层社仅3家,反映出基层服务主体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需加强培育与建设。
(三)服务小农户积极性差。小农户地亩少、地块小、不连片、作业时间差较大,大型农机田间作业无效转移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很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小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加强专业培训。利用乡镇广播、村级公示栏等渠道,普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知识;针对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举办专题座谈会,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服务组织负责人交流实操经验,内容涵盖服务理念、内部管理、合同签订、风险防控等实操技能,推动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
(二)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能力。利用政策鼓励村集体、种养大户、返乡创业者等组建基层社、农业服务公司,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基层调研,择优选择发展良好的基层社加以培育,推动龙头企业与基层组织合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激发服务小农户积极性,优化服务模式。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行“先服务后补助”机制,以服务效果验收发放补贴,激励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在实施方案中对服务小农户和服务大户分别制定优惠标准,将服务小农户的补贴标准提高,从而激发主体服务小农户积极性。利用适合小地块作业的轻便型、智能化农机设备,降低作业成本;组织农机租赁服务,为小农户和服务组织提供灵活的设备使用方案,解决大型农机不适配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