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4〕24号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意见》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2023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45份于2024年9月10日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1、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2023年度全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8月28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环资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8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听取了凤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调研全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经过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意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2023年,凤阳县人民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还指出,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环保责任落实有待压实。(二)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三)绿色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四)环境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今后需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
(一)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推进问题整改。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和整改标准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要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对已整改销号问题进行“回头看”,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二)切实减污降碳,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促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坚决整治大气污染问题,全面加强重点园区“一园一策”整治和水泥、玻璃、包装印刷、餐饮油烟等涉气重点行业综合整治,持续降低PM2.5平均浓度,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二是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质监测,确保濠河太平桥、刘府河入天河湖口2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完善镇、村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农村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确保水质全面达标。三是坚决整治土壤污染问题,全面详查、分类管控土壤污染问题,实施治理修复。四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四)加强部门协调,压实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一是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法律责任管理,压实部门环保责任。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加大固废的打击力度,积极利用公益诉讼手段推动环保问题整改。三是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源头保护、监测预警、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全方位生态保护执法联动监管机制,强化督责问责,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环保工作合力。
附件2
关于2023年度全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为全面掌握我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2日,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学军带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县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依法有序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安徽好尔斯禽业有限公司、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府城镇夫子郢问题整改等项目工作开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重点责任单位情况汇报,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3年,凤阳县人民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坚持环境治理,推进县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一是环境空气质量。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4.4%,PM2.5平均浓度和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均达省、市考核要求。二是水环境质量。2023年,我县濠河太平桥、刘府河入天河湖口均达到或优于省、市考核目标;凤阳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淮河干流备用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水质均达地表水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三是土壤环境质量。2023年,全县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省级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目标任务。四是环境风险状况。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二)坚持问题整改及环境应急管理,筑牢环境安全屏障。一是加快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止2023年底,历年来中央和省、市交办我县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89件,已经完成整改销号277件。系统解决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实地督导交办府城镇夫子郢村人居环境问题。配合做好了安徽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滁州市各项工作。二是强化落实环境应急管理。加强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强化推进重点排污单位环境应急处置方案编制落实,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坚持治污攻坚,提升县域环境质量。一是推进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利用大气网格化服务项目对工程施工、道路扬尘和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进行监督检查。扎实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全年“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4.3%。加强推进交通污染治理,组织开展柴油货车尾气排放路检路查行动。开展整治餐饮油烟、恶臭和噪声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二是推进碧水保卫战。投入5.29亿元新建经开区(门台)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2.87亿元先后建成小郑庄调蓄站、刘府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投入1.54亿元,改造、疏通城区管网284.4公里,治理滨河公园、文华公园、护城河3处城市黑臭水体。投入323万元建设3套国控断面水质预警监测站。三是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扎实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确保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安全规范。
(四)推进减污降碳,共创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严格“两高”项目审批管理,加强源头把控。狠抓清洁能源保障,创新园区“双气源、双电源”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工业生产煤改电、煤改气,2023年全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以上。二是强推循环利用产业链,做大做强循环经济,获评“全国再生资源优秀园区”等荣誉称号,“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国家终期验收。三是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全县光伏玻璃年产能达645万吨,全面推进我县产业结构转绿。
(五)优化环境治理,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一是强化生态修复。完成全县持证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先后实施官塘镇馒头山西侧、刘府镇老黎山等6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天河河道清淤疏浚37.25公里、生态护岸2.2公里。二是强推生态振兴。累计投入14亿元人工造林22.1万亩,建设淮河生态廊道4.9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完成8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治农村污水 促生态振兴”专项行动,完成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及2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完成5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总体情况看,2023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保责任落实有待压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上仍有差距,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现象明显,“大环保”格局仍未真正形成,一些地方在基层“最后一公里”责任落实不主动现象依然存在。
(二)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还不到位,对“散乱污”企业缺乏有效打击手段,导致“散乱污”企业治理不彻底。农村污水处理厂(站)存在管网不健全,进水浓度偏低。规模以下养殖场缺乏资金、技术、场地投入,污染依然存在。基层环境治理机制及配套设施有待加强。
(三)绿色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全县主要产业还是依靠“两石”产业结构仍然偏资源型、传统性。上下游产业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大,单位产品能耗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很大。
(四)环境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执法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与生态环保任务和执法要求相比,仍然显得不足。二是部门协调力度不够。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尚未形成。三是固废管理不到位。非法固废存放时有发生,镇、村固废管理的责任还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2024年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站位,主动扛起环保政治责任,不断提高全县党员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坚持“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行业监管与综合监管相结合”,切实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开创全县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问题导向,坚定推进问题整改。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和整改标准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要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对已整改销号问题进行“回头看”,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二)切实减污降碳,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促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坚决整治大气污染问题,全面加强重点园区“一园一策”整治和水泥、玻璃、包装印刷、餐饮油烟等涉气重点行业综合整治,持续降低PM2.5平均浓度,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二是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质监测,确保濠河太平桥、刘府河入天河湖口2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完善镇、村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农村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确保水质全面达标。三是坚决整治土壤污染问题,全面详查、分类管控土壤污染问题,实施治理修复。四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四)加强部门协调,压实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一是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法律责任管理,压实部门环保责任。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加大固废的打击力度,积极利用公益诉讼手段推动环保问题整改。三是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源头保护、监测预警、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全方位生态保护执法联动监管机制,强化督责问责,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环保工作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