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4〕10号
县人民政府:
经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大会1号议案《关于加快科创融合 推动石英产链提质增效的议案》,大会2号议案《关于打造小岗乡村振兴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县乡村振兴的议案》交县人民政府办理。
县人民政府本年度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大会议案办理情况,并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附: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初审及决定交县人民政府办理的情况报告
2024年4月29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
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初审及决定交县人民政府办理的情况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主任 张冶
(2024年4月29日)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议案组在会议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45件。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及意见的提出和处理办法》,经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并确定:大会1号议案为郑树锐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科创融合推动石英产链提质增效的议案》,大会2号议案为左宗德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小岗乡村振兴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县乡村振兴的议案》。依据大会主席团决定,上述议案由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充实完善和处理。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后,依据大会主席团的决定和大会及其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的职责,大会1号议案交由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进行初审完善,大会2号议案交由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进行初审完善。2024年4月19日,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现将相关工作委员会对上述 2件议案的初审情况报告(见附件)提请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决定交县人民政府办理。县人民政府应在2024年底前的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办理情况,并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另外43件代表议案(原案),有的因不属于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事项,有的因暂不具备作为议案办理的条件等,均转为建议处理,连同大会秘书处议案组收到的其他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按规定交予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办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
1、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1号议案初审情况的报告
2、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2号议案初审情况的报告
附件1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1号议案初审情况的报告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会议决定,大会议案组将大会1号议案《关于加快科创融合推动石英产链提质增效的议案》交县人大教科工委、财经工委组织初审完善。依据工作职责和分工,上述工委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有才领导下组成议案初审组。2月27日初审组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听取发改、经信、科技等相关部门有关情况汇报,并征求领衔代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1号议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充分完善。初审认为: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皖北全面振兴等多重战略“新机遇”,坚定不移抓机遇、强优势、促发展,实现“千亿硅谷”宏伟蓝图,推动凤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石英产业做为全县“千亿硅谷”的材料源头和硅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应当瞄准新产品,拓展新赛道,加快科创融合,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石英产业从粗到精、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重大飞跃,增强石英链条发展,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为“大美凤阳”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为此,提出如下初审意见: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布局
依托我县资源禀赋,立足硅基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明确规划目标、优化路径,确定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坚持全产业链视角,多维度做好产业布局,统筹做好与相关规划、国家产业政策相融合。密切跟踪国内外高端石英产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同时借鉴长三角先发地区做法,理清我县高纯石英发展的具体需求,由政府牵头尽快研究制定我县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从科技创新、土地供给、资源配置、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环境保障、绿色发展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明确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细化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逐步推动凤阳县石英产业向中高端领域进军。
二、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石英产业创新
一是开展创新平台提质行动。加快重大科研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石英砂上下游产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高质量研发平台;聚力攻关高纯石英砂、球形硅微粉等产品关键技术。二是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广泛宣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科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不断挖掘、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加快硅基产业重点企业研发中心提升培育,为企业提供扎实的创新支撑。三是开展成果转化增效行动。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提升科研成果应用价值,推动高附加值石英砂产品研发;畅通关键技术交易渠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自建或与企业在凤共建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挖掘、征集硅基产业相关企业技术需求,针对突出技术难题,精准对接相关领域人才和专家,保障技术和人才需求。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努力形成硅基产业新质生产力,让“高能级”创新力成为凤阳硅基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推进器”。
三、持续靶向招引,促进产业集聚
全面对标全国高端石英项目,加大定点靶向企业招商力度,依托资源优势、链条优势、产业优势,聚焦链条关键节点,针对性的招引高端石英头部企业,补充我县在高纯石英砂、高纯晶体硅等高端石英产业的短板。鼓励本地石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在板材砂、球形硅微粉、电子级硅微粉等领域的深耕细作。培育一批在石英中高端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打造凤阳石英产业链条全覆盖、产品全覆盖、市场全覆盖的产业集群。
附件2
凤阳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2号议案初审情况报告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
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打造小岗乡村振兴示范区,引领带动全县乡村振兴的议案》交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组织初审完善,并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夕宝领衔组成2号议案初审组。3月初,初审组进行了前期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县政府办、农业农村局、水务局、资规局、财政局、文旅局等相关部门情况汇报,同时征求领衔代表的意见建议,对2号议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充实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初审意见:
一、坚持战略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合作联动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改革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以农村综合性集成改革为统揽,以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示范区以及小溪河、大溪河、总铺、板桥四镇和紧连的9个村为范围,统筹城乡布局,以村为节点、以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区,通过全域村、宅、田、水、产、景全要素构建,凝聚工作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将各种资源、各种业态融为一个整体,围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研学旅游、乡村民宿、农创小镇、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乡村共美、村社共营、产村共兴、人才共育、智创共享五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打造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数字乡村、善治乡村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坚持抓主抓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1.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根据地域种植特点,重点推动总铺、小溪河、燃灯经果林规模化发展与加工。依据各个村庄的自身环境、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等特色,挖掘农业非传统功能,加快这些资源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依托小岗红色旅游、食品加工、智慧农业的优势,在全区域打出“小岗”品牌,着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小岗”品牌,将小岗的知名政治品牌,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名的经济品牌。
2.加强环境保护与开发,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始终坚持“两山”理论,一方面,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转化通道,对凤阳县东中部区域的资源环境特色、乡村的区位特点、各村的产业环境和基础,以及目标人群的消费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化挖掘。探索发展“绿水青山”的内生性产业,如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乡村文化、特色村镇等项目,要实现从“卖石头、卖资源”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态宜居乡村。
3.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实现文化振兴乡风文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通过党建活动引领乡村治理,积极引导支持广大群众、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把乡村优秀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养农耕文化传承发展高质量主体,利用区域内民间艺人多的特点,鼓励民间艺人、农耕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实践;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动画等新媒体手段,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展示以及创作农耕文化艺术作品,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农耕文化学习传播中。
三、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体系构建
一是成立示范区联合党委或综合性协调机构,成立小岗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组,建立专业团队,强化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并出台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财政奖补等帮扶政策。二是统筹做好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打造G345生态田园廊道2号议案涉及项目的衔接,系统做好项目的全面统筹规划布局。三是完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各镇村基础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畅通的交通体系、水利体系、供水供电供气体系等,运用AI等新质生产力,全面建成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小岗乡村振兴示范区新样板。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