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议意见

关于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1-27 21:48:59 作者:凤阳县人大 浏览:6049 次
【字体大小:

 

 

 

凤人常〔2023〕43号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整改落实情况于2023年12月25日前,将办理情况一式10份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报告的意见

2、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年10月24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应急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24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报告》。经过审议,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审议认为,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意识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提升风险认知、应急指挥、预案执行、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六种能力,不断提高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审议指出,我县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由于广大民众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虽然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一些宣传培训和普及活动,但宣传培训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宣传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广泛性不强。

    (二)应急综合管理能力不强。由于应急管理从业人员普遍缺乏高水平专业知识,同时物资保障不足,技术手段、装备等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处置危机的需要,遇到紧急情况时,许多人员不知如何应对,甚至因为应对不当,引发次生灾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效果。

    (三)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预防与处置衔接不够紧密,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滞后和信息传递不通畅,多方协同处置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容易造成政府和相关责任单位错过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期。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今后需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民众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一体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防灾减灾、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知识,不断提高民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公众危机状态下的自救、互助能力,最大限度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

    (二)加强基层治理,提高安全风险预防能力。大力改善基层安全条件,加强安全生产、平安社区创建、灾害防御、信息员队伍建设等,形成基层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做到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有效提升基层安全风险预防能力。

    (三)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应急联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预警提醒机制、应急会商机制、抢险救灾响应机制和应急协调机制,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尤其要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统筹的应急救援管理和人员调度机制,完善社区、居民家庭的自救互救和邻里相助机制,从而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救援联动建设。

 


附件2: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3年10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意识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提升风险认知、应急指挥、预案执行、监测预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六种能力,不断提高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17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县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年3月,县政府积极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部署要求,挂牌成立凤阳县应急管理局,随后,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凤阳县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则,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分工负责、统一指挥、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县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统筹协调,构建应急管理大格局。一是完善预案编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为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快速高效、有序应对,组织修订了县级专项应急预案18个。督促指导28个部门,17个乡镇(街道)和1个园区,437家企业,完成了安徽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急救援预案,初步形成了“优化、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乡村应急防线。持续深化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全县17个乡镇(街道)、1个园区均落实“六有”要求,为灾情信息报送和灾害应急救助提供强有力保障。三是强化救援演练,提升应急实战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全县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演练共设置燃气泄漏事故等6个科目,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突发生产安全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实战能力

    (二)强化责任举措,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一是明确职能职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及时调整完善县乡两级防指组成人员设置,明确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压紧压实防汛抗旱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凝聚形成工作合力。完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建立应急、水务、气象、公安、部队等部门研判会商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切实形成上下协作、部门联动、军地合作的防汛抗旱整体合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努力提升应急抢险队伍专业化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突能力。目前,全县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共有2支,共计104人。其中,县消防救援大队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现有68人;凤阳蓝天救援队为社会公益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现有36人。另外,全县共登记造册乡镇防汛抢险队员840人、巡堤查险民工队伍1292人。

    (三)强化本质提升,加强森林防火源头隐患管控。一是突出重点时段,持续开展督查检查。每年“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节点,县森防办都组织督察组对10个林业重点乡镇(街道),3个国营林场和韭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防火工作开展督察检查。二是压实防火责任,狠抓火源管控措施。全县10个防火重点乡镇(街道)和林场全部按要求落实了“一林一员”工作制度,每片林区都配备了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把森林防火责任切实落实到人头地块。三是加强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为确保防灭火工作万无一失,各林业防火重点乡镇配足配齐各项防火设备,有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抓住关键环节,全力做好减灾救灾工作。一是发放救助物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三年,共计拨付冬春救助资金859万元,累计救助20465户,救助人口37461人次,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强化宣传普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春、秋季防火,5.12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宣传方式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开展防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和自救互救技能演练。是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新建一座5700平方米的综合性救灾物资储备库已经投入使用,确保应急救灾物资调得出、供得上。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突击应对。建立和完善了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由于广大民众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虽然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一些宣传培训和普及活动,但宣传培训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宣传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广泛性不强。

    (二)应急综合管理能力不强。由于应急管理从业人员普遍缺乏高水平专业知识,同时物资保障不足,技术手段、装备等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处置危机的需要,遇到紧急情况时,许多人员不知如何应对,甚至因为应对不当,引发次生灾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效果。

    (三)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预防与处置衔接不够紧密,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滞后和信息传递不通畅,多方协同处置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容易造成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错过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期。

    四、意见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民众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一体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防灾减灾、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知识,不断提高民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公众危机状态下的自救能力、互助能力,最大限度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

    (二)加强基层治理,提高安全风险预防能力。大力改善基层安全条件,加强安全生产、平安社区创建、灾害防御性工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等,形成基层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时处置的闭环管理,做到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有效提升基层安全风险预防能力。

    (三)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应急联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预警提醒机制、应急会商机制、抢险救灾响应机制和应急协调机制,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尤其要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统筹的应急资源管理和人员调度机制,完善社区、居民家庭的自救互救和邻里相助机制,从而加强自然灾害、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救援联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