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3〕39号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基层供销社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整改落实情况于2023年12月25日前,将办理情况一式10份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年10月24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供销社,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县人民政府:
凤阳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基层供销社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聚力打造服务全县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开新局”。会议指出,我县基层供销社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体制机制不顺;二是服务手段单一;三是管理人才缺乏。
为高位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现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发展中“走在前”,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改革动力。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推动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打破延续多年的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和条块分割的现状,整合农业农村、商务等相关部门分散、重叠、交叉的服务职能,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三农”工作的公益性、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着力解决基层供销合作社人员老化问题,配强配齐班子,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激发改革动力。
二、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改革资金。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有钱办事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得到落实;可在财政预算中增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以支持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也要发挥内生动力,用社有资产积极开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合作社建设运行。
三、积极探索新路,推进供销改革。一是示范引领,建设精准化为农服务体系,要把惠农、富农、服农政策转变为供销改革的目标;二是拓展领域,建设多元化基层组织体系。做大做强以供销合作经济为主,多元经济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为农服务的联合社;三是组建集团,建设新型化联合社管理体系,引导农合联成员开展联合合作,在相关产业、相关领域开展实体化合作;四是市场导向,建设规范化社有企业经营体系。探索开展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土地托管、农村电商、合作保险等经营服务。
四、加快改革步伐,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基层社建设,因地制宜再造基层社阵地,恢复经营服务功能,打造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基层社。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产业和经营网络优势,整合本地资源,推动供销合作社电商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积极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附件2:
关于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3年10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8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夕宝带领调研组,到官塘镇凤龙村、大庙镇薛李村供销合作社,就我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我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发展中“走在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开新局”,聚力打造服务全县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截止8月份,累计实施省、市、县级项目45个,争取项目资金597万元;先后恢复重建了黄湾供销社、临淮关供销社、总铺供销社等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升级改造小岗村供销社、天津铺供销社、太山村供销社等9个村级基层社,基层供销社新增农民社员1万多人;累计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135个,庄稼医院73个,农村综合服务社35家,乡镇基层社覆盖率100%。
凤阳县供销社连续两年(2018-2019)荣获“中华供销总社全国百强县级社”称号,连续两年(2021-2022)获得“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县级优胜单位”称号,连续五年(2018-2022)获得“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一等奖”;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组织建设,打造“三位一体”服务阵地
1、加强基层社队伍建设。针对基层社管理人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观念陈旧及职工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实行统一公开招聘或推荐优秀能人的方式选聘管理人员14人,推动全县供销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题培训130人次,举办基层供销社培育壮大能力提升班1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训班1期,全面提升队伍水平。
2、强化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以“党建”促“社建”,通过依托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联合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种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村社共建型村级基层供销社建设。目前,县供销合作社与官塘镇凤龙社区、大庙镇薛李村等开展合作,成立了凤龙供销社、薛李供销社等6个村级社,全县已建成村级供销社23个。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今年上半年,县供销合作社与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基层供销社发展行稳致远奠定良好基础。
(二)聚焦为农服务,创新“土地托管”经营模式
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立社之本,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充分发挥供销系统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为广大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服务,实现了“三个促增收”:
1、降低种植成本促增收。在农资采购环节,由供销系统统一组织,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实现托管主体以相对较低价格购买更好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经营的主体以订单的形式形成更加稳定的买卖关系,降低了销售成本。经测算,全县除去劳动力投入外,通过托管可减少生产资料等直接投入资金约1231.82万元。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全程托管土地面积约10万亩/年,订单农业服务面积4万亩/年。
2、稳定获得收益促增收。在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时就明确,必须提前向托管农户缴纳土地流转租金,保证农民的利益有保底、可增加,稳定获得固定收益让农户安心参与托管。如凤阳县凤凰岭种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小麦生产耕、种、管、收购等农事环节实行8700亩全程托管,签订“保底收益+分红”协议,农户每季每亩200元保底,按照村集体、凤凰岭合作社、农户4:3:3比例分红保底收益在签订协议时就发放到位。
3、开发务工岗位促增收。鼓励农户参加托管社会化服务劳务或者就近进镇进城务工,既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按照户均1人计算,每年每户务工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同时,老年人或不能外出的妇女,能够就地参与灵活就业或帮助托管企业从事日常农业生产管理,每天能有60-80元不等的收入。
(三)聚焦资产增值,激活“要素配置”功能引擎
坚持以“稳”字当头,以资产为重点,以改革为方向,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加强社有资产监管。
1、规范实施资产管理。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理清产权关系,摸清社有资源、资产、资金家底,建立社有资产明细台账,详细登记社有资产规模、结构、分布、使用、收益等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制定《凤阳县供销社社有资产管理办法》,使全系统社有资产的处置、重组、租赁以及维修等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利用资源盘活资产。按照“资源用好、资产用活、资金用实”的思路,充分利用社有资源,盘活社有资产。如:县供销合作社与凤凰岭农民种田专业合作社合作时,借助原廿郢乡供销社建设用地资源和廿郢村农田土地资源,建设了廿郢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目前,县供销社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7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余万亩,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县供销完成久盛土产烟花爆竹续租手续,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枣巷、板桥资产置换,有效盘活社有资产;完成临淮关14处资产落图,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截至6月底,收取房屋租金323.54万元;并且对以往租户欠缴租金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缴,现追回欠缴租金6万元。
3、强化监事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监事会在促进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监督作用,对乡镇基层社的重建提出具体意见。制定并修改完善了《凤阳县供销社财务报销事前审批制度》,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出资开展常态化监督。每半年开展基层供销社经营情况座谈会,进行内部审计、规范财务制度、把控经营风险,促进基层供销社良性发展。
(四)聚焦经营合作,搭建“农事服务”网络平台
1、加强合作服务。充分发挥供销社流通渠道的优势,在全县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镇村级农资配送中心和农村供销综合服务社,积极吸纳个体户加盟,建设农资日用百货销售等网点,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如,县供销社与凤阳县金顺农资有限公司(司尔特凤阳总代理)合作成立凤阳县金顺供销有限公司,共发展农资经营网点47个;与安徽省滁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凤阳县滁艾供销有限公司,年配送量超3.8万吨。
2、搭建综合平台。发挥各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及合作发展基金作用,大力提升农村商品流通和为农服务水平。2022年度,为2家企业争取省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47万元,为1家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市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20万元。今年以来,拨付县级合作发展基金26万元,为2家基层社争取市级合作发展基金1.6万元。积极参与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帮助小岗村供销社、天津铺供销社成功入驻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县供销社承接2023年度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2万亩任务。
3、探索金融服务。进一步落实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为农民与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对接“快车道”,稳慎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2022年6月24日,按照“政府主导、信誉保障、社企运作、为农惠农”的总体要求,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区域性、安全性”和“小额、短期、分散”的原则,正式开业运营凤阳县亭好农产品供销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平台。平台围绕“三坚持、三突出”的发展理念,采取“两级控股,双向参股”的企业组织结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截至目前,凤阳亭好合作社发展社员9864人,归集资金3549.61万元,信用合作资金使用3236.75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顺。县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在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村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动体制机制,导致综合体制改革只是供销系统一个部门在做,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与供销合作社没有形成合力,农事服务、电商经营等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县供销系统与镇村联系不紧密,在推动乡村振兴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作用缺失。
(二)服务手段单一。基层组织服务质量还不够高,基层社、为农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社等,有一定的建设数量,但服务质量还需要提升。服务内容较单一,后期恢复重建的基层社,综合性的服务中心较少,大多只从事1-2项服务内容,服务能力偏弱。改制后原供销社基层网络基本不存在,后通过合作参股等方式恢复新建的基层社,实际控制力较低;基层供销社空壳化和形式化运作且与农民利益联结关系虚弱,推动共同富裕功能不明显。
(三)管理人才缺乏。部分村社共建的基层社急需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基层社的整体运营,创收增加村集体收入。但是乡镇一级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足,加之青年人才大多不愿呆在基层,导致基层社人员相对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制约了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供销社综合改革内生动力。
四、意见和建议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要突出工作重点,集聚改革资源,大胆创新,强化政策支持,高位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改革动力。进一步督促落实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主体责任,成员单位的分工配合责任和供销合作社的直接责任,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推动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延续多年的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和条块分割的现状,整合农业农村、商务等相关部门分散、重叠、交叉的服务职能,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三农”工作的公益性、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着力解决基层供销合作社人员老化问题,配强配齐班子,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激发改革动力。
(二)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改革资金。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有钱办事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得到落实;可在财政预算中增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以支持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也要发挥内生动力,用社有资产积极开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层合作社建设运行。
(三)积极探索新路,推进供销改革。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推进组织体系科学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加快经营服务体系、基层组织体系、联合社治理体系、社有企业运营体系创新。一是示范引领,建设精准化为农服务体系。要把惠农、富农、服农政策转变为供销改革的目标。二是拓展领域,建设多元化基层组织体系。做大做强以供销合作经济为主,多元经济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为农服务的联合社。三是组建集团,建设新型化联合社管理体系。引导农合联成员开展联合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强的成员以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业务整合等方式,在相关产业、相关领域开展实体化合作。四是市场导向,建设规范化社有企业经营体系。推动农合联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探索开展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土地托管、农村电商、合作保险等经营服务,进一步稳慎推进拓展农合联的内部信用合作工作。
(四)加快改革步伐,助推产业发展。要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定好位,加强基层社建设,对基层社空白地区,因地制宜再造基层社阵地,恢复经营服务功能,打造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基层社。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产业和经营网络优势,整合本地资源,推动供销合作社电商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积极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渠道,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