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3〕12号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于2023年8月12日前,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10份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我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2023年6月12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2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报告》。审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开展重点人员和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审议指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还存在宣传成效不佳,打击治理任务艰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指示精神作为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全县上下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案,最大力度地挽回损失”为总目标,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实现高质量打击治理效果。
二、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宣传成效。在全县上下营造“全民识诈、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注重以案说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各类人群“看得懂、记得住”。推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不断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三、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治理合力。常态化运行好联席会议制度,科学统筹调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成员单位在信息共享、技术咨询、打击犯罪等方面全力协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拧紧“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链条,强化人财物保障,形成守土有责、部门尽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渠道,最大力度地挽回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四、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治理责任。明确各联席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划定各项工作的主体部门,构建职责清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打击治理体系,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
五、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始终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追赃挽损、断卡行动等专项活动;公检法机关要统一思想认识,协调联动,依法办案,强化打击震慑,坚决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亮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附件2:
关于我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凤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2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学军率调研组对我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县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全面了解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我县共发生电诈案件604起,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嫌疑人166人,同比增长22%;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03万元,同比增长3.1%;108名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已劝返86名。诈骗类型主要为刷单类、投资理财类、购物赔款类、贷款类等,发案地域城区居多,乡镇次之。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具有犯罪形式多样化、集团作案组织化、作案技术科技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等特点,造成防范难、打击难、追赃难、治理难,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统筹协调推进。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中枢神经”标准级别的反电诈机构,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会做群众工作”的“打防兼备”型反电诈人才队伍,立足全县实际,开展反电诈打击、防范等工作。建立完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每月通报情况,加强督导调度,确保专项整改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提升防范意识。我县推动形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反诈宣传体系,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通过特色性、主动性、社会性的宣传,最大限度的扩大宣传途径。一是及时转发推送“国家反诈中心” “滁州公安”“凤阳公安”等微信公众号的反诈内容。二是三大运营商,通过群发反诈短信,为群众定制反诈彩铃等方式,开辟反诈宣传新阵地。三是在重点突出、人口密集的府城镇、中都街道、经开区,通过拉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四是针对重点人员,网格员查找防控漏洞,面对面上门宣传,通过受害人现身说法,警示身边人,进一步筑牢防诈“防火墙”。
(三)强化落实,注重打击效果。近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精心谋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县公安局按照“立足本地管控 延伸向外打击”的战法,精准研判、“兵团”作战,紧盯电诈重特大案件攻坚,全力营造露头就打、一打到底的严打高压态势,狠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侦破公安部督办藏匿在老挝境内的电诈集团案件一起,抓获48人,目前该案大部分涉案人员已经被判处;打掉本地犯罪嫌疑人利用GOIP设备为境外诈骗集团拨打诈骗电话团伙2个,有效阻断本地利用“两卡”犯罪途径。
(四)“断卡”“打猫”,强化源头治理。在宣传防范和严厉打击的同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的“两卡”整治。中国人民银行凤阳支行将“断卡”行动列入重点工作,成立“断卡”行动小组,严格落实“断卡”工作方案要求,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压紧压实商业银行主体责任和人民银行属地监管责任;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严把“入网”关,对纳入集团公司“不良信用用户库”管理的证件用户、公安机关等上级主管单位要求不得入网的用户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一律不得入网。2022年,我县接到公安部推送涉案“两卡”线索206条(涉案银行卡线索189条、涉案手机卡线索17条),其中凤阳籍人员在外开卡11条(11人),外地人员在凤阳开卡29条(29人)。共破获涉案“两卡”37起,其中,冻结涉案银行卡1000余张,关停涉案手机卡79张。有力控制本地利用“两卡”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的蔓延扩张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反电诈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在侦查打击、“两卡”治理、追赃挽损、涉诈重点人员管控等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电诈案件时有发生,仍呈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从调研情况看,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宣传成效不佳。一是宣传内容不够新颖。虽然已全面开展反诈宣传,但由于宣传文案无创意、不接地气,导致宣传广泛性、深入性不足,群众不能入心入脑,仍有接受过反诈宣传的群众受骗情况。二是宣传对象不够精准。反诈宣传主要采取“大水漫灌”方式,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内容简单,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员开展精准宣传。三是宣传工作韧劲不足。电诈治理工作重在防范,宣传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但是现在部分乡镇(街道)存在“被动式”宣传、“应付式”宣传,没能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持续落实。目前,全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有350729人,但实名量仅有183703人。
(二)打击治理任务艰巨。一是受制于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化、产业化、隐匿性的犯罪模式,导致发案数量增多,案件侦破率低。2022年,发生电诈案件604起,破获的42起案件中,仅1起诈骗集团案件实现全链条打击,且多数是带破外省案件,对本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工作,没有直接性成效;二是电诈犯罪主要是远端性、非接触式实施,犯罪集团主要集中在缅甸北部、老挝、柬埔寨等境外区域,诈骗资金转移和分赃速度快,挽回损失难度极大;三是“两卡”重点人员多为在闲散无业青少年,基本都属于家庭无能力监护情形,难以取得管控成效。
(三)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就当前反电诈工作来看,县联席办协商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与乡镇(园区)、人民银行、三大通讯运营商缺乏有效互通,“党政主导、公安主打、全民参与”的反诈新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存在各自为战、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持续做好打击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作为主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全县上下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案,最大力度地挽回损失”为总目标,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实现高质量打击治理效果。
(二)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宣传成效。在全县上下营造“全民识诈、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注重以案说法,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做到各类人群“看得懂、记得住”。推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不断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三)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治理合力。常态化运行好联席会议制度,科学统筹调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督促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成员单位在信息共享、技术咨询、打击犯罪等方面全力协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拧紧“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链条,强化人财物保障,形成守土有责、部门尽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有效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渠道,最大力度地挽回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四)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治理责任。明确各联席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划定各项工作的主体部门,构建职责清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打击治理体系,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
(五)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始终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追赃挽损、断卡行动等专项活动;公检法机关要统一思想认识,协调联动,依法办案,强化打击震慑,坚决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亮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