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2〕44号
凤阳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45份于2022年12月20日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报告的意见
2、关于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调研报告。
2022年10月27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社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6日和27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审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医养康护”试点,加快落实失能、半失能困难人员救助,逐步推进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主动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料、生病有人护理”,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凤阳“长护险”试点申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审议指出,我县在推动“长护险”试点申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氛围营造,很多人对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文件精神了解不多,对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社会形势认识不足,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解决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二)社会需求难以保证。一是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县专业护理人员数量少,并且很多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仅凭经验开展工作,随着“长护险”工作进一步深入,需要照料的人数和护理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现有的护理队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必需的综合服务场所不足,必要的康复及专业设备不齐全,办公和培训设施不完备,难以支撑“长护险”的全面实施。
(三)“长护险”制度体系未建立。虽然我县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制度体系不规范、不完善,缺少全面、系统、有效的“长护险”制度,特别是缺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等,与制度体系要求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四)申报试点尚未形成共识。“长护险”试点,虽然国家于2016年就已启动,但我省仅安庆市在进行试点,目前我县就“长护险”试点申报,政府与部门还未形成共识和成立相应组织。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今后需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多元化宣传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宣传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是重大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三是让失能人员、家庭、各部门认识到申报“长护险”试点的紧迫性、必要性。
(二)积极谋划综合施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申报“长护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助推我县早日成为“长护险”试点县;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整合医保、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基础信息和保障资源,提高“碎片化”资源的整体利用,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人社、卫健和社会组织要切实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点、定期对护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档案,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工作技能、社会认可、家庭放心的护理队伍;四是谋划设施建设。将长期护理工作场所建设尽快摆上政府议事日程,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加快建设,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满足社会需求;五是积极争取支持。要全面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主动汇报我县长期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和好的做法,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全方位推进长护险”试点申报、审批工作。
(三)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申报“长护险”试点的顶层设计,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研究长期护理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等,建立系统、全面、有效的“长护险”制度体系,为做好“长护险”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附件2:
关于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2年10月2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6月下旬,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有才率调研组对我县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工作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查看了洪武康复医院、福康养老中心、县中医院等机构,听取了探索解决失能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基本护理需求等情况介绍,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对推行长护险试点申报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速发展,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保险制度,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需求,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局《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2025年全国范围内要全面推广长护险,目前全国293个地级市已有49个市正在试点推广长护险,我县也在积极探索相关工作,并力争成为县级试点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医养康护”试点。2019年7月,我县印发《凤阳县“医养康护”工作实施方案》,选取县福康养老中心与县中医院合作、黄湾乡卫生院与黄湾乡养老院合作、大庙镇东陵养老院与大庙镇中心卫生院合作,开展“医养康护”服务试点工作,在福康养老中心、黄湾乡卫生院、东陵养老院内设“老年病科”,同时鼓励全县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适应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快落实困难人员养护。2020年以来,我县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制度,积极探索解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努力做到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料、生病有人护理”。一是全面摸清人员底数。全县特困供养对象4650人,其中全失能特困对象83人,半失能特困对象78人,此外被评定为一级、二级残疾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10482名。二是规范办理养护流程。经专业机构评估为失能、半失能困难人员,本人提出养护申请的,乡镇(街道)民政办及时对养护对象进行初审,确定养护方式和养护机构。三是明确集中入住模式。对失能、半失能且有意愿集中供养的特困供养人员,选择具有医护能力的养老机构进行集中养护,目前我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
(三)逐步推进残疾人护理服务。开展“阳光家园”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有效帮助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平等享受社会发展红利,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起,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在府城镇、临淮关镇先后开展居家托养服务试点,每年通过评估确定护理服务对象50人,进行居家托养服务。
(四)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为贯彻落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文件精神,我县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为正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但未取得证书的人群及有从事养老工作意愿的人,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共举办9期就业技能培训,培训561人次,发放培训补贴40.24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氛围营造,很多人对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文件精神了解不多,对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社会形势认识不足,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的解决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二)社会需求难以保证。一是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县专业护理人员数量少,并且很多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仅凭经验开展工作,随着长护险工作进一步深入,需要照料的人数和护理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现有的护理队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必需的综合服务场所不足,必要的康复及专业设备不齐全,办公和培训设施不完备,难以支撑长护险的全面实施。
(三)长护险制度体系未建立。虽然我县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制度体系不规范、不完善,缺少全面、系统、有效的长护险制度,特别是缺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等,与制度体系要求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四)申报试点尚未形成共识。长护险试点,虽然国家于2016年就已启动,但我省仅安庆市在进行试点,目前我县就长护险试点申报,政府与部门还未形成共识和成立相应组织。
四、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多元化宣传国家《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宣传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是重大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三是让失能人员、家庭、各部门认识到申报长护险试点的紧迫性、必要性。
(二)积极谋划综合施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申报长护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助推我县早日成为长护险试点县;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整合医保、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基础信息和保障资源,提高“碎片化”资源的整体利用,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人社、卫健和社会组织要切实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点、定期对护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档案,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工作技能、社会认可、家庭放心的护理队伍;四是谋划设施建设。将长期护理工作场所建设尽快摆上政府议事日程,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加快建设,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满足社会需求;五是积极争取支持。要全面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主动汇报我县长期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和好的做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全方位推进长护险试点申报、审批工作。
(三)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申报长护险试点的顶层设计,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研究长期护理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管理运行机制、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等,建立系统、全面、高效的长护险制度体系,为做好长护险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