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议意见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21 11:18:10 作者:凤阳县人大 浏览:5231 次
【字体大小:

凤人常〔2022〕32号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45份于2022年11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报告的意见

  2、关于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的初审报告

                                                                   2022年9月15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发改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凤阳县县人民政府《关于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的报告》。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认真执行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前行,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恢复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发展韧性不强、营商环境尚需优化、市场主体面临困难较多、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创新动能不强、产业转型升级较慢、项目带动相对不足、民生保障领域仍有短板等矛盾和问题,对此,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此,会议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坚定信心稳经济,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常态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的要求,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稳进提质各项工作。一要围绕打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堵点难点,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研判,深挖经济回稳向好的潜力,强化支撑性举措,形成协同发力的稳增长工作格局。二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抓好与南京的结对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科创、产业、市场等资源,找准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县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全省十强。

  (二)深化改革促创新,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纵深推进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汇聚发展动能实现新突破。一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深做实“优环境、稳经济”活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统筹抓好供需对接、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物流保通保畅等工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树立鲜明的“亩均论英雄”政策导向,整合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抢抓“数字安徽”建设先机,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赋能实体经济。二要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在优化创新环境、引导培育科技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培强产业增实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要立足我县实际,深度分析产业结构现状,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做强优势环节,补齐产业短板,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一要紧抓工业强县不动摇。依托石英硅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开展硅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把培育壮大“两新”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突破口,提高产业发展韧性,奋力推进“凤阳制造”向“凤阳智造”迈进。二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抓好百亿小岗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带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搭建多层次消费空间和平台载体,多方位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四)招大引强抓项目,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

  要坚持抓项目增后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高频次招项目、高强度盯项目、高水平谋项目、高效率促转化,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一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聚焦全省集中开工项目,认真研判“赛马”考核机制,专项债靠前发力,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有效解决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入,加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加快园区提质扩容强功能,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二要超前谋划项目。科学规划,拓展项目谋划广度和深度,围绕基础设施、产业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等关键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强支撑的重点项目。三要实施更大力度招大、引强、选优。聚焦“质量突破年”活动及“65420”目标,聚力六大产业链抓招引。

  (五)关注民生保安全,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全力稳民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养老、医疗等各项民生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要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树立首创首成的信心,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要深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紧盯“双碳”目标,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牢牢兜住“三保”底线。要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聚力除险保安,着力防控、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2:

 

关于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的初审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2022年9月1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自6月以来就我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调研,并对县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关于凤阳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计划安排的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初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认真执行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前行,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9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亿元,同比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7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0元,同比增6.6%。

  初审认为,县政府的报告客观总结了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在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全县经济社会经受住超预期的挑战和冲击,取得现有的成绩实属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恢复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固、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韧性有待增强。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市场主体面临困难较多,支撑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要素保障仍需加强;二是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二产发展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服务业发展仍需发力,项目带动相对不足,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创新动能需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战新、高新等新兴产业企业数少、份额低;四是民生保障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保、食品安全、教育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仍有短板。对此,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建议

  初审认为,县政府的报告,对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比较中肯,对下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有针对性,符合我县发展实际。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信心稳经济,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常态化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的要求,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稳进提质各项工作。一要围绕打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堵点难点,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研判,深挖经济回稳向好的潜力,强化支撑性举措,形成协同发力的稳增长工作格局。二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抓好与南京的结对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科创、产业、市场等资源,找准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县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全省十强。

  (二)深化改革促创新,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纵深推进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汇聚发展动能实现新突破。一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深做实“优环境、稳经济”活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统筹抓好供需对接、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物流保通保畅等工作,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树立鲜明的“亩均论英雄”政策导向,整合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抢抓“数字安徽”建设先机,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赋能实体经济。二要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在优化创新环境、引导培育科技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培强产业增实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要立足我县实际,深度分析产业结构现状,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做强优势环节,补齐产业短板,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一要紧抓工业强县不动摇。依托石英硅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开展硅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把培育壮大“两新”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突破口,提高产业发展韧性,奋力推进“凤阳制造”向“凤阳智造”迈进。二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抓好百亿小岗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带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搭建多层次消费空间和平台载体,多方位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四)招大引强抓项目,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

  要坚持抓项目增后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高频次招项目、高强度盯项目、高水平谋项目、高效率促转化,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一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聚焦全省集中开工项目,认真研判“赛马”考核机制,专项债靠前发力,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有效解决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入,加速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加快园区提质扩容强功能,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二要超前谋划项目。科学规划,拓展项目谋划广度和深度,围绕基础设施、产业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等关键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强支撑的重点项目。三要实施更大力度招大、引强、选优。聚焦“质量突破年”活动及“65420”目标,聚力六大产业链抓招引。

  (五)关注民生保安全,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全力稳民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养老、医疗等各项民生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要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树立首创首成的信心,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要深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紧盯“双碳”目标,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牢牢兜住“三保”底线。要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聚力除险保安,着力防控、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