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2〕18号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意见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10份于2022年7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的审议意见;
2、关于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5月20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的审议意见
凤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凤阳县人民政府所作的《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
会议认为,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及时部署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 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审计整改工作态度端正、部署及时、整改积极,做到了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督查有力,整改报告内容详实,审计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为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支出绩效、防范问题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对县政府和审计部门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表示肯定,并对抓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即知即改要“有速度”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审计查出问题尤其是涉及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两大方面的问题,要即知即改、即查即改。涉及其他部门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动的整改工作督查机制,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要突出重点,对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金、农机补贴等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查出问题,要重点关注,迅速整改,以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二、落实整改要“有力度”
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到位。对于一些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跟踪审计,找出问题根源,建立防范措施,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对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3个方面问题,要继续跟进,直至完全解决;对重复出现的,特别是如人为调节预算收入、代编预算不能及时下达等履审履犯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后少犯或者不犯。
三、长效管理要“有制度”
坚持由点及面、全面整改,对已经完全整改到位的14个方面的问题,要分类梳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信息公开制度,适当公开曝光部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审计发现问题,努力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要坚持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四、追责问责要“有法度”
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统筹运用审计结果,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1、要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与政府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将审计整改的成果及时运用到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中,促进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规范化。2、要实行整改工作的动态管理,要排出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将整改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3、要做好审计的“后半篇文章”,加强对被审计部门整改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移交审计线索,跟进监察力量,对造成重大影响及损失的单位或人员要有追责问责的力度,切实发挥审计的刚性监督作用。
附件2:
关于凤阳县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2022年5月2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凤阳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要求,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县人大财经工委组织专家组,于3月21日-22日,对2020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大庙镇等单位整改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结果,及时部署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 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截至目前,20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中反映的2020年预算编制和调整、预算执行、财政管理、财政专户资金管理和使用、其他等审计查出的五大方面17个具体问题已经得到整改或落实了具体整改措施。其中:完全整改到位14个;基本整改到位3个。县财政局非税收入账面结存的资金缴入国库31935.26万元,缴入财政专户264.68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待结算收入清理和往来款挂账问题。
总体上看,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态度端正、部署及时、整改积极,做到了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督查有力,整改报告内容详实,审计整改任务基本完成,为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支出绩效、防范问题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联合、联动机制尚未完善;整改结果运用及考核机制不健全,少数单位对查出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只能“查一改一”;少数“老大难”问题,无法立即整改到位等。
三、几点建议
(一)即知即改要“有速度”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审计查出问题尤其是涉及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两大方面的问题,要即知即改、即查即改。涉及其他部门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动的整改工作督查机制,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要突出重点,对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金、农机补贴等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查出问题,要重点关注,迅速整改,以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二)落实整改要“有力度”
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到位。对于一些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跟踪审计,找出问题根源,建立防范措施,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对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3个方面问题,要继续跟进,直至完全解决;对重复出现的,特别是如人为调节预算收入、代编预算不能及时下达等履审履犯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后少犯或者不犯。
(三)长效管理要“有制度”
坚持由点及面、全面整改,对已经完全整改到位的14个方面的问题,要分类梳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信息公开制度,适当公开曝光部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审计发现问题,努力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结合。要坚持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四)追责问责要“有法度”
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强统筹运用审计结果,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1、要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与政府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将审计整改的成果及时运用到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中,促进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规范化。2、要实行整改工作的动态管理,要排出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将整改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3、要做好审计的“后半篇文章”,加强对被审计部门整改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移交审计线索,跟进监察力量,对造成重大影响及损失的单位或人员要有追责问责的力度,切实发挥审计的刚性监督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