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2〕17号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报告的意见》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10份于2022年7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意见;
2、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5月20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意见
(草案)
县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0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外联内畅”交通发展战略,按照“高标准建设好、全路域管理好、标准化养护好、联网化运营好”的标准,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各项任务。全县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成网、执法严明、管养有力、统筹营运”的路网格局,农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先行保障,成功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会议认为,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工作成效和主要做法,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会议指出,我县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建设仍存在短板;二是管护水平仍需提升;三是综合营运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宣传工作还需加强。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抓机遇,进一步乘势而上助振兴。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研、了解需求、找准差距、科学布局、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一要抢抓机遇。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做好与国家、省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配套,力争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二要深度谋划。我县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突出产业导向,把“四好农村路”融入到农村地区的产业、物流、环境、全域旅游等发展体系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交通支撑。三要做响品牌。认真做好“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申报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最美公路评选工作,努力打造凤阳品牌。
二、攻坚克难,进一步补齐短板促提升。要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建设方面,加速农村公路提质改造,补齐短板,打通断头路,建设产业路,畅通微循环,稳步扩大农村公路网络覆盖程度。在管理养护方面,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健全责权明确、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持续抓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乡村道日常养护市场化,深化路田、路宅及沿街摊点管控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行条件和周边环境,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在运营方面,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补齐农村综合站场建设短板,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推动路、站、运同步发展,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城乡路网畅通工程,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优化客运站场布局和公交出行线路,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
三、统筹协调,进一步凝聚合力抓落实。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专项推动”的建设原则,建立工作协调、督办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共治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始终,使征地拆迁、养护管理等诸多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要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各属地乡镇、街道、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做到无缝对接,密切配合,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积极做好地材保供、征地拆迁等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主动作为,既牵头要抓好具体工作推进,又要做好任务统筹协调,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考核督导,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工作量与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在资金保障的同时确保建设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氛围掀热潮。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注重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要通过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专题宣传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政策及其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典型事迹,为“四好农村路”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2:
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2年5月2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四好农村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惠民工程。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3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调研组就此项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沿县、乡、村道先后深入临淮镇、小溪河镇、殷涧镇走访调研,实地查看了淮河大桥、小溪河交通综合服务站、环湖路、江淮分水岭吴窑至定远道路等项目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的汇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外联内畅”交通发展战略,按照“高标准建设好、全路域管理好、标准化养护好、联网化运营好”的标准,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全县区域内农村公路2755公里,其中县道357公里,乡道394公里,村道2004公里。2018年至2020年,共投入5.5亿元,实施扩面延伸工程571.42公里;2021年投入9276万元,建设农村公路80.39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成网、执法严明、管养有力、统筹营运”的路网格局,农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先行保障,成功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一)高位部署,强化保障,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 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凤阳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多级联动工作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位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二是强化资金保障。高标准投入,将扩面延伸工程地方配套资金、乡村道路专管员工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等经费全部列入财政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章立制,出台《中共凤阳县委 凤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配套四个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涵盖了道路工程建、管、护、运全过程,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推动农村公路的发展由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二)注重质量,多点发力,全面建设优质高效的民心工程。一是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在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跟踪进度、强化调度,快速推进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二是全面保障农村公路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力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各环节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全程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第三方巡检、企业自检和群众参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建立健全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明确建设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责任的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创新机制,精养严管,全面管护好农村公路。以“美丽公路”和品质示范路创建为契机,全面加强公路管护,确保农村公路畅、安、美、洁。一是坚持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执法监督,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专管员管理和日常养护市场化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形成了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持续开展综合执法。坚持依法治路,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行为。三是着力提升路域环境。推进建筑控制区划定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工作,真正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见效”。四是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
(四)城乡互动,点面结合,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营运水平。以城市公交为依托、建制村通客车为主线、物流服务为支撑,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面建成“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三级公交客运网和综合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全面完成建制镇、建制村通客车目标,通客车率达100%,有效促进并逐步形成公交站场、物流中心、邮政、快递等“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融合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仍存在短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道路通达深度不足,建设质量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断头路”“路况差”等交通瓶颈,与人民群众期盼,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管护水平仍需提升。治超方面“省县道治理硬,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超限超载车辆从乡村道绕行,造成许多农村道路损毁;部分乡村道路还未全部做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通行受阻时有发生;目前县道日常养护已实施市场化运作,乡村道路日常养护还未全面开展。
(三)综合营运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公路服务城乡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乡村物流服务站点不完善。
(四)宣传工作还需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群众知晓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全社会人人支持建设公路、处处保护公路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建议
(一)抢抓机遇,进一步乘势而上助振兴。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研、了解需求、找准差距、科学布局、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一要抢抓机遇。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做好与国家、省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配套,力争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规划“盘子”。二要深度谋划。我县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突出产业导向,把“四好农村路”融入到农村地区的产业、物流、环境、全域旅游等发展体系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交通支撑。三要做响品牌。认真做好“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申报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积极参加全国最美公路评选工作,努力打造凤阳品牌。
(二)攻坚克难,进一步补齐短板促提升。要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建设方面,加速农村公路提质改造,补齐短板,打通断头路,建设产业路,畅通微循环,稳步扩大农村公路网络覆盖程度。在管理养护方面,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健全责权明确、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持续抓好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乡村道日常养护市场化,深化路田、路宅及沿街摊点管控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行条件和周边环境,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在运营方面,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补齐农村综合站场建设短板,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推动路、站、运同步发展,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城乡路网畅通工程,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优化客运站场布局和公交出行线路,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
(三)统筹协调,进一步凝聚合力抓落实。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专项推动”的建设原则,建立工作协调、督办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共治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始终,使征地拆迁、养护管理等诸多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要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各属地乡镇、街道、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做到无缝对接,密切配合,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积极做好地材保供、征地拆迁等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主动作为,既牵头要抓好具体工作推进,又要做好任务统筹协调,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考核督导,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工作量与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在资金保障的同时确保建设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氛围掀热潮。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注重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要通过现场会、典型经验交流、专题宣传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政策及其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典型事迹,为“四好农村路”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