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人常〔2022〕25号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45份于2022年9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凤阳县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7月6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凤阳县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报告的意见
2022年7月6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审议认为,2021年,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通过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等方式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理念有所提升,绩效评价范围逐步扩大,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审议指出,虽然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绩效管理意识仍需加强;二是绩效评价力量依然薄弱;三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有待提升;四是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审议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针对具体问题,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责任,强化预算绩效意识。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完善工作机制,理顺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权责,压实财政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部门单位预算管理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绩效管理。二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财政、审计和预算部门要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关注财政支出资金的产出和结果,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意识。
二、提质扩围,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围绕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要加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加强项目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的衔接匹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二要加强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统筹考量,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规范各单位预算支出的绩效工作。三是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完善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四是强化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三、客观公正,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定期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强化绩效目标考核,提升部门绩效责任的主体意识,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要把绩效评价结果直接与后续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树立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
四、防范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绩效管理。树立政府债务资金支出必问效果机制,绩效指标设置要尽可能细化量化,有效测度项目成本收益和风险程度,减少不必要的低效无效政府债务举借。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持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重大偏离及时整改,积极引入项目专家及第三方机构技术协作骨干开展绩效评价与监控,加大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五、从严从实,强化绩效监督问责。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公示制度。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对发现的预算绩效管理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及时移交,并回馈检查处理情况。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县政府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县人大报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同时要加大绩效管理向社会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度和关注度。
附件2:
关于凤阳县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22年7月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5月6日对凤阳县人民政府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了调研。受疫情影响,本次调研采取查看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汇报,与会专家及调研组成员对预算绩效实施情况进行了讨论。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工作责任等方式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评价范围逐步扩大,有效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预算绩效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拓宽绩效管理的覆盖面,为做好预算绩效评价、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的绩效管理工作,2021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协同做好2021年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凤阳县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办法(暂行)》《凤阳县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不断完善。一是开展了事前绩效评估。对项目可行性、必要性、预期目标和未来效益进行研判。对县残联等三个部门500万元以上新增项目开展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核减预算503万元,推动科学立项和决策。二是强化部门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质量大幅提升,预算绩效批复2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涉及金额5.1亿元,较2020年27个部门67个项目、涉及金额1.7亿相比,总金额增长2倍,项目量化指标总量增长了8个。三是加大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工作力度。对全县5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跟踪监控,把绩效监控与当年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优化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提高了绩效监控的时效性。
(三)预算绩效评价范围不断扩大。一是全面开展自评工作。2021年全县共有55个部门及所属单位对438个项目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涉及项目金额87418万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二是针对性开展财政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14个特定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了客观、公正评价并形成了财政评价报告。三是科学利用社会化服务。引入中介机构参与文旅局2020年部门整体及核心业务的实施情况、交通局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和所涉资金进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
(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增强。对于在绩效目标、绩效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与预算编制、政策调整挂钩,及时实施项目整合、调整资金使用方向、调整资金分配依据。在编制2022年预算过程中,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500万元、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700万元统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打造,集中财力,干一片成一片;整合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5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二、存在问题
(一)绩效管理意识仍需加强。预算单位绩效意识较往年虽有增强,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观念仍未根除。部分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框架、思路、操作规程认识不够深入,绩效管理的意识没有有效形成。
(二)绩效评价力量依然薄弱。大部分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协调机制,把绩效管理工作安排给财务人员办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学习和培训,难以做到程序规范、管理科学和绩效显著。
(三)绩效管理的基础有待提升。统一、客观、权威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仍有待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的质量均有待提高。
(四)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财政部门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较少,“谁用钱、谁负责”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责任,强化预算绩效意识。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完善工作机制,理顺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权责,压实财政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部门单位预算管理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绩效管理。二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财政、审计和预算部门要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关注财政支出资金的产出和结果,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意识。
(二)提质扩围,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围绕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一要加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加强项目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的衔接匹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二要加强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统筹考量,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规范各单位预算支出的绩效工作。三是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完善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四是强化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三)客观公正,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定期将绩效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强化绩效目标考核,提升部门绩效责任的主体意识,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要把绩效评价结果直接与后续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树立绩效评价结果权威性。
(四)防范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绩效管理。树立政府债务资金支出必问效果机制,绩效指标设置要尽可能细化量化,有效测度项目成本收益和风险程度,减少不必要的低效无效政府债务举借。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持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重大偏离及时整改,积极引入项目专家及第三方机构技术协作骨干开展绩效评价与监控,加大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五)从严从实,强化绩效监督问责。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和干部考核体系,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公示制度。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对发现的预算绩效管理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及时移交,并回馈检查处理情况。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县政府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县人大报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同时要加大绩效管理向社会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度和关注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