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议意见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2-27 09:00:00 作者:凤阳县人大 浏览:11986 次
【字体大小:

 

 

 

凤人常【2019】22号

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意见》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2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15份于9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9年7月10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卫健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关于审议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19年7月9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和医共体共建双方的辛勤努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共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分级诊疗成效明显,群众获得感增强。审议指出,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平衡融合度不够,相关政策制约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应有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在不断深化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职能。

二、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大力宣传医共体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相关政策宣传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报销政策、有关优惠措施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促进区域内就诊率提升。

三、突出牵头医院带动作用

以技术帮扶为纽带、以共建帮扶为抓手,以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发挥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有机联动、平衡推进、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四、加强基层基本医疗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诊疗能力。通过县级牵头医院合建院区、共建科室、下派医务人员,加强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利益导向,完善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共建双方人员积极性,深入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附件2、

关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19年7月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4月28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县紧密型县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对新鼓楼医院、总铺中心卫生院、大庙中心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就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2月,县人民医院与大庙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与刘府中心卫生院、鼓楼医院(社会办二级综合医院)与总铺中心卫生院签订紧密型医共体合作协议,组建3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3家卫生院挂牌为牵头医院院区。一年多来,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质量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工作积极性增强,分级诊疗成效明显,群众获得感增强。

二、主要做法

(一)共同协商,制定工作方案。县卫健委及医共体牵头单位多次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讨论卫生院建设、业务开展及存在困难的解决。对卫生院改扩建、人才队伍建设、设备更新、技术帮扶、医院管理等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制定帮扶方案。

(二)多措并举,促进能力提升。

1、做实帮扶。牵头医院针对乡镇卫生院的短板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医师坐诊、带教查房、手术指导、业务培训、医院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建立微信工作群。县人民医院选派高年资外科主治医师(任业务院长)及主管护师各一人,脱产到大庙院区长期驻点工作。县中医院全方位帮助刘府卫生院开展“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建设全县首个“乡镇卫生院CT室”;鼓楼医院组织总铺卫生院季度医疗质量督查并帮助整改,积极参与总铺健康扶贫工作。2018年,3家牵头医院共接收紧密型医共体进修乡医15人、村医21人,各类业务培训约560人次,同时医共体牵头医院采用“县招乡用”模式,帮助乡镇卫生院招聘人才。

2、改善就医环境。县人民医院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帮助大庙建设手术室、绿化院区、改造柏油路面等院区改造,赠送C臂机及救护车等医疗设备。采用统一采购的模式,帮助大庙卫生院采购麻醉机等设备。县中医院为刘府中心卫生院购置价值19万元的检验设备,并赠送闲置CT设备及病床等。鼓楼医院先后投入资金约13万元帮助总铺卫生院改造住院楼、手术室等,并赠送中医诊疗器械及扶贫礼包。

3、专人负责,建立双向转诊。医共体内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专人负责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牵头医院接收乡镇卫生院没有能力诊治的病人,并及时将病情稳定需要继续恢复的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等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4、建立团队,开展签约工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鼓楼医院分别选派高年资医护人员,和乡、村两级医生组成“1+1+1”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下乡健康体检、宣教,开展慢性病管理。2018年,三家牵头医院共派遣业务骨干约400人次,在大庙、总铺、刘府为贫困户及有偿签约居民开展签约服务体检约8000人次,开展贫困户“两癌”免费筛查约150人次。

5、共同参与,统一绩效考核。三家牵头医院帮助乡镇卫生院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优绩优酬、激发活力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劳务报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6、总额预付,体内核算分配。医保基金对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目前,城乡居民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95%作总预算,将其转换成参保人头费,按季度预付给3个医共体包干,负责承担辖区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按规定支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外住院以及大病保险等规定的费用报销。预算包干资金超支部分原则上由县级牵头医院承担,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县乡村三级机构按6:3:1进行分配。

三、存在问题

1、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及医共体双方对医共体工作建设和推进要求认识不足,工作多是一般帮扶,医共体双方联系不紧、不实、不深入。我县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招人难、留人更难,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2、工作开展不平衡融合度不够。我县紧密型医共体三家牵头医院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紧缺,且自身也面临迫切的发展需求,个别牵头医院仅限一般帮扶,牵头作用有限,融合度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范围和深入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有困难。

3、医保政策限制。国家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目前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开展中医药业务,但三保合一后,中医药医保倾斜政策不明显,限制中医药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应有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在不断深化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职能。

2、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大力宣传医共体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相关政策宣传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报销政策、有关优惠措施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促进区域内就诊率提升。

3、突出牵头医院带动作用。以技术帮扶为纽带、以共建帮扶为抓手,以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发挥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有机联动、平衡推进、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4、加强基层基本医疗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诊疗能力。通过县级牵头医院合建院区、共建科室、下派医务人员,加强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利益导向,完善相关激励政策,调动共建双方人员积极性,深入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