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报告》。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35份于2017年10月底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审议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年8月31日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17年8月31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的辛勤努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餐饮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审议指出,我县餐饮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餐饮业整体水平不高,监管难度大,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需求不匹配,农村监管任务艰巨,执法力量较为薄弱,社会共治氛围不浓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餐饮安全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宣传假冒伪劣食品鉴别、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后果;不但要加强在县城区域内宣传,更要加强在农村地区宣传力度要健全完善舆论和群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建立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餐饮服务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餐饮安全市场秩序。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等职能,有效整合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现有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二是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监管水平、突出重点,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对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馆、旅游景区周边等重点餐饮单位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三是进一步压实各乡镇政府责任。针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特殊状况,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自办宴席的监管,消除监管盲区。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将餐饮服务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等经费列入财政经费预算,检验检测经费每年予以适当增加,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加大全县餐饮服务监管执法装备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执法装备问题,为保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检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养。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创新方法,主动作为,切实保障好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附件2:
关于我县餐饮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7年8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学苑宾馆、安徽科技学院二食堂、台湾苏氏牛排店、大王府生态农博园、官塘高速服务区、官塘镇农村集镇餐饮点等。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我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并查阅相关资料,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餐饮单位1000余家,持《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原《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食品经营单位400余家,其中,学校及幼儿园食堂44家,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100余家,辖区内高速服务区餐饮单位2家,其余未持证餐饮服务食品经营单位全部实施备案经营管理。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的辛勤努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餐饮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一)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监管力量逐步增强。2014年,县政府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整合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工商行政管理局、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职能,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加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承担县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构逐步完善。2017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原有6个派出基层监管所的基础上新增设8个基层所,同时新招录22名公务员,监管力量逐步增强。同时,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明确负责人和监管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有协管员和信息员,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责任体系。
(二)广泛宣传引导,全面提升安全意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采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药品科普宣传站、发布重要节点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等措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全县人民尤其是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三)突出重点、严格执法。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县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一是强化学校餐饮安全监管。县市场监管局和县教体局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之际,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县学校食堂(含幼儿园食堂)进行拉网式无缝检查,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开展明厨亮灶暨远程电子监管。2016年以来,投入40余万元建设了音视频同步的远程电子监管监控中心,50家餐饮服务单位介入,实现了远程音视频同步监管及明厨亮灶展示。三是扎实推进小餐饮整规提升工作。从2014年开始,县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100万元用于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店)的创建工作,通过广泛宣传、逐一规范,成功的打造了300家具有引领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作用的餐饮示范店,并先后将禁垣南路、原生态农家乐、帝城小餐饮示范街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创建了3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通过示范带动、点线面结合,切实提升了我县餐饮管理水平。2016年9月,全市“农家乐”整治规范现场会在我县原生态农家乐食品安全示范区内召开,市食安办领导对我县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农家乐整治规范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四是强化对餐饮食品安全的检验,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查处,2016年开展了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两节市场、小龙虾及非法添加、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等专项抽检共计170余批次, 2017年计划抽检200批次以上,上半年已完成140余批次。五是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餐饮保障工作。近2年来,共完成包括县党代会及人大、政协两会和高、中考在内的各类重大活动餐饮保障保障任务40余次。
二、存在问题
我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餐饮业整体水平不高,监管难度大。我县餐饮业以小微餐饮为主,占全县餐饮单位总数80%以上,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水平不高,对从业人员自身健康问题重视不够,设施、设备简陋,经营条件差,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现象,监管难度大;农村和城乡接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对薄弱,食品安全隐患大、监管难。
(二)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需求不匹配。一是监管力量仍相对不足,机构改革过后,基层监管所基本在保持原有工商人员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等职能,并且原有执法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较大、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较为专业的人员,监管需求与监管能力存在较大悬殊。乡镇四员均为兼职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且没有执法资格,难以开展执法活动。二是执法装备不足,公车改革以后,县市场监管局保留仅9辆执法车辆,而包括增设的8个基层所在内,共有14个基层所和2个专门办案机构,执法车辆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监管,严重制约了日常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覆盖面。三是经费保障不足,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要求,到2020年,食品抽检量将达到每年4份/千人,目前抽检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家对食品安全监测项目和内容的需求,一些食品无钱抽检,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的承诺;未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积极性。
(三)农村监管任务艰巨,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农村地域广阔,食品加工经营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农村餐饮业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等问题。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意识淡薄、违规经营行为和无证经营屡禁不止。硬件设施差。大部分小餐饮经营单位场地狭小,卫生设施不齐,消毒措施不落实,交叉污染隐患严重,经营条件达不到最低许可要求。尤其是农村自办宴席监管主要是委托乡镇“四员”队伍,其均为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且没有执法资格,实际监管流于形式。部分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意识差。没有有效实施餐饮管理制度,卫生管理混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社会共治氛围不浓。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问题,但是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关注的多、关心的少;要求的多、理解的少;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员少;群众期盼高、但融入参与度低;社会呼声高、但给予的支持帮助低;行业风险高、但管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低。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餐饮安全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宣传假冒伪劣食品鉴别、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后果;不但要加强在县城区域内宣传,更要加强在农村地区宣传力度要健全完善舆论和群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建立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餐饮服务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餐饮安全市场秩序。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等职能,有效整合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现有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二是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监管水平、突出重点,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对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馆、旅游景区周边等重点餐饮单位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三是进一步压实各乡镇政府责任。针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特殊状况,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自办宴席的监管,消除监管盲区。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将餐饮服务安全监管、专项整治等经费列入财政经费预算,检验检测经费每年予以适当增加,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加大全县餐饮服务监管执法装备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执法装备问题,为保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检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要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养。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创新方法,主动作为,切实保障好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