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
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凤阳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经整理形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现将审议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35份于11月15日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我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5年9月15日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凤阳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报告》。会议认为,县政府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中,紧密围绕全县普法工作大局,以打造法治政府为核心,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化保障,联系实际,创新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建设繁荣、和谐、美好的新凤阳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审议指出,县政府在“六五“普法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六五”普法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普法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多、效果不显著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三是普法工作部门联动不够、合力不强症结还需引起重视等。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六五”普法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深化对“六五”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此项工作作为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年度汇报、开展检查督查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拓宽思路,创新载体,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不同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理念、方法、载体和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拓宽工作领域,改进方式方法,有计划地策划实施一批普法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和“示范工程”,不断掀起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三、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要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突出抓好各类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具体特点,分别制定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等学法用法实施意见,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分类指导、有的放矢。
四、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进一步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普法工作责任,要突出特色,挖掘亮点,着力培育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推动我县依法治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附件2:
关于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2015年9月1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推动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4月16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全县“六五”普法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走访了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电公司、大庙中学和淮滨村,通过现场调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情况、组织机构建立和发挥作用情况、法制宣传教育各类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情况、开展依法治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保证了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在组织领导上,调整充实了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34个单位为成员。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健全完善了相应的领导体系。二是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纵向辐射、横向相连的责任体系,形成网络化、台帐式工作格局。2012年9月,向全县各单位分解了“六五”普法和法治创建目标任务,“六五”普法规划明确将普法和法治凤阳建设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三是在物质保障上,从2011年起,普法经费由每年3万元提高到1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四在队伍建设上,组建了“六五”普法讲师团,在部门、单位、乡镇设立了普法联络员,在中小学校设立了法制副校长,形成了一个组织有序、覆盖全县的普法网络。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促进了各类重点对象学法用法。为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活动,印发了《在全县开展“法律六进”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坚持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作为“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以对重点对象的普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一是较好落实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制凤阳”大讲堂、法律知识年度考核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是对中小学校的普法工作普遍比较重视。突出抓好法制副校长的培训,确保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定期为孩子们 送上法制课;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法制征文、法制漫画比赛,让学法、用法的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心田。三是加强了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依托司法所、乡镇调解中心以案释法进行法律宣传。依托 “三下乡”平台、春节农民工返乡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进乡村”活动。结合每年的“江淮普法行”活动,深入全县各个乡村,开展“百场电影送法下乡”活动,制作了专题法制宣传片,与影片同时放映,力争做到法制宣传无死角。
(三)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
一是利用新型传媒媒介,广泛营造法治氛围。2013年6月,在县电视台开播“法治凤阳”新闻专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我县各类法制宣传活动;2014年新建了“凤阳普法网”,及时报道全县普法动态;凤阳普法微博与微信平台在全市率先上线,宣传年度省市重点普法目录中的法律法规,发布各类法律知识,解析案例,解答咨询;利用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网络,向农村党员干部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移动平台向领导干部和群众发送普法短信,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注重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法治文艺品牌。花鼓文化是我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近年来,编排了《人民法官爱人民》、《凤阳是个好地方》等一批脍炙人口、富有乡土气息法治文化作品,通过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2012年8月29日,举办了以“唱响法治,共享和谐”为主题的鼓楼广场纳凉晚会,穿插进行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获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注重法治文化队伍和作品建设,法治作品深入人心。运用地方文学、书画、歌曲、顺口溜等多种形式,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如《人民调解员之歌》、《普法“三字经”》等,以“文”释法,寓教于乐,深受群众的欢迎;在人口密集区设立法制宣传广场,在小岗村等美好乡村示范村建立普法橱窗和法治文化墙,契合农民法律需求,多形式嵌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法治名言警句、法治动漫画等,增强农民学法的趣味性,拓宽农村普法的新领域。
二、存在问题
(一)对“六五”普法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还存在一定差距,对要做学法守法的表率认识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部门对“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重点对象的理解缺乏准确的把握,重视不够,普法工作流于形式。
(二)普法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多,效果不显著。多年来,在创新普法形式上虽然有所探索,但载体和形式仍欠丰富多样,适合广大群众参与、互动的普法活动较少,普法教育的广泛性、渗透性尚需增强。部分领导和单位对普法工作产生了麻痹和厌倦思想,创新不够,实效不足。
(三)普法工作部门联动不够,合力不强。有些单位和部门认识不高,工作被动,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有重执法轻普法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还没有形成谁执法谁普法的良性氛围。
三、几点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六五”普法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深化对“六五”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此项工作作为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年度汇报、开展检查督查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拓宽思路,创新载体,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不同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理念、方法、载体和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拓宽工作领域,改进方式方法,有计划地策划实施一批普法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和“示范工程”,不断掀起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三)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要扎实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突出抓好各类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具体特点,分别制定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等学法用法实施意见,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分类指导、有的放矢。
(四)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进一步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普法工作责任,要突出特色,挖掘亮点,着力培育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推动我县依法治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