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
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的报告,经整理形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现将审议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35份于11月15日前报县人大常委会。
附件:
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5年9月15日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村村通”),并进行了认真讨论。
常委会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把“村村通”工程摆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狠抓落实。采用了以“无线信号覆盖为主,有线光(电)缆联网补充”的方式来实施,先后投资更换发射塔,更新天馈系统,扩建发射机房等,大大地提高了信号质量和信号覆盖率。目前,全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6.4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全县绝大多数地区农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一套广播节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以及本县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4套以上的无线广播和电视节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常委会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巩固和扩大“村村通”成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公益事业,要从政策、体制、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形成党政关心、社会关注、各级相关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中继站的布点建设,努力提高边远地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三是要加大广播喇叭“村村响”工作力度,将“村村响”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内容,让村头的喇叭重新响起来,发挥其在宣传党的政策和科技、文化、应急处置各种事情中好帮手的作用。
二、要用堵疏结合的方式,稳步提高信号入户率。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加大对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力度,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让利于农户,取得群众对“村村通”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大对非法销售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广播电视正常传输秩序。
三、要以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一要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县政府要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解决落实杆路附挂、电价、税收等事宜,营造上下联动、部门理解支持的建设环境。二要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专项资金用于工程运行维护、贫困户补助以及边远地区“村村通”工程补助。县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胆探索“村村通”运行新机制,努力解决好资金缺口,切实减轻财政负担。三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要理顺关系,配备乡镇文化广播站工作人员,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培训,为我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
附件2:
关于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5年9月1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的实施情况,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监督,根据2015年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6月25日至26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村村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县广播电视台、县安广网络公司的部分工作站点和设备运行,深入到殷涧镇古塘村、总铺镇总铺村,走访了部分农户,倾听了群众意见,了解了广播电视信号进村入户情况,听取了县人民政府有关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通过梳理、思考,调研组认为,县政府能够把“村村通”工程摆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规划科学,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据统计,目前全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6.4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实施情况
2008年以来,县政府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7〕43号)要求,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狠抓落实,采用了以“无线信号覆盖为主,有线光(电)缆联网补充”的方式来实施,经过3年的努力,于2010年底通过了省市民生工作考核,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任务。
在工程实施中,我县依托2006年我县与省安广网络公司、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凤阳县安广无线数字电视公司,采用四个频点发射40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信号(MUDS)的覆盖方式来实施“村村通”工程。经过多年发展,无线信号覆盖全县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区。
2010年我县投资300多万元,将原有的86米发射塔更新为150米的新塔。同时,更新了天馈系统,扩建了发射机房。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信号质量较以前有很大提高。现我县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群众能看到40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一套广播节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以及本县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4套以上的无线广播和电视节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信号覆盖仍有死角,因中继站布点建设不足,全县仍有近10%的偏远农村信号无法覆盖。重电视轻广播意识依然存在,目前全县除气象局为乡镇配备90个村级气象预警喇叭外,其它村均无村头广播。
2、宣传力度还需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像公路村村通工程那样直观,群众每天出行感受到。从调研情况看,部分村民以“看有线电视收费太高,不如自己花百十元装个锅子划算”为由,不愿接有线电视,因而出现了“光缆门口过,有线不入户”的现象。部分电器经营销售商非法销售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给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除利益驱动外,宣传引导力度不够是影响数字信号电视入户的重要原因。
3、管护机制很不完善。乡镇虽然设置了综合文化站,但由于接收和播放系统缺乏,为数不多的原广播站人员几乎全部转岗,导致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能保持正常的维护保养。前几年采用新技术在全县有关乡镇安装的15个频点无线广播系统,由于管理不善,目前,只有枣巷、官塘等少数乡镇的无线广播还能正常收听、播放声音讯息。
三、意见与建议
1、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巩固和扩大“村村通”成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公益事业,要从政策、体制、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形成党政关心、社会关注、各级相关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中继站的布点建设,努力提高边远地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三是要加大广播喇叭“村村响”工作力度,将“村村响”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内容,让村头的喇叭重新响起来,发挥其在宣传党的政策和科技、文化、应急处置各种事情中好帮手的作用。
2、要用堵疏结合的方式,稳步提高信号入户率。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加大对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力度,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让利于农户,取得群众对“村村通”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大对非法销售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广播电视正常传输秩序。
3、要以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一要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县政府要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解决落实杆路附挂、电价、税收等事宜,营造上下联动,部门理解支持的建设环境。二要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专项资金用于工程运行维护、贫困户补助以及边远地区“村村通”工程补助。县广电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胆探索“村村通”运行新机制,努力解决好资金缺口,切实减轻财政负担。三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要理顺关系,配备乡镇文化广播站工作人员,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培训,为我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