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对全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报告意见》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经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一式5份于2025年2月30日前报县人大常委会,并将电子档材料发到邮箱:ahfyrdmsk@163.com。
附件:1.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对全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2.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凤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12月28日
抄报:市人大常委会,县委。
抄送:县政协,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卫健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附件1
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对全县基层卫生
服务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
县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28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经过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意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审议认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总体思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医疗机构341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
审议指出,我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相比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存在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全的问题;二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健全。存在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紧缺、职称偏低、村医队伍严重老龄化等问题。三是基层卫生诊疗服务功能弱化。存在由基层流向县级医院和周边城市医院的患者比例持续上升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基层卫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县卫健委要优化资金分配机制,有针对性地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配齐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等,实现硬件的提档升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二是优化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县卫健委要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分类管理,明确一类、二类、三类乡镇卫生院的特色发展。优先完善社区医院、中心卫生院的科室设置,继续加强板桥、武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发挥次中心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补齐薄弱乡镇卫生院科室功能不全的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县编办联合县人社与县卫健部门,根据我县医疗机构岗位设置需求,每年预留一定比例编制用于基层卫生人员招聘、调入。落实同等条件下,县级医院对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中心卫生院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一般乡镇卫生院对具有乡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招聘,进一步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二是开展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政策。县人社局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三是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县卫健委要健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突出服务效果,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核定等挂钩。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三)持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做实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县人民政府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防融合管理模式,让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配备,深入推进特色专科和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县卫健委定期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让广大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强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加快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和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工作,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引导城乡居民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推进分级诊疗,争取“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附件2
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11月19日,高有才副主任带领人大调研组就我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通过现场调研、听取汇报、组织座谈的方式,考察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全县现有医疗机构341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公共卫生机构2家(县疾控中心和县妇计中心)、民营医院2家、独立血透中心1家、高校校医院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222家、个体诊所(门诊部)96家,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先后投入约5亿元,新建、改扩建板桥镇中心卫生院、武店镇中心卫生院等1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22家村卫生室,购置了CT、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增强。县人民医院建成卒中、胸痛、创伤等5大救治中心,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现积极争创“三甲”医院;县中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医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正积极创建三级中医院。二是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中7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验收;府城镇卫生院成功挂牌社区医院;大庙、临淮等卫生院打造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武店、板桥两家中心卫生院通过市级县域医疗次中心验收,已完成二级医院执业登记。完成222家村卫生室标准化维修改造和达标建设。
(三)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基层人才队伍。落实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以来,累计培养106名定向村医医学生,招录11名县管乡用编制人员。2022年以来,公开招聘86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为筑牢基层卫生网底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加大基层人才社会保障。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岗位设置,中级岗位比例达40%,高级岗位比例占比达20%;推进基层卫生人员岗位晋升,2022年以来,乡镇卫生院完成事业单位人员岗位晋升256人次,占总人数比例的40.3%,26人取得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2020年-2023年为430余名在岗村医员发放养老保险补助778万元,确保村医老有所养。
(四)创新基层卫生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包干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工作,针对“两病”和21种慢性病实行门诊、住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管理,2024年1-10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843671人次,同期增长114667人次,增幅15.73%。二是规范慢病管理。积极探索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对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产生的门诊医疗费用不设起付线,按照55%的比例给予报销,年度报销封顶500元。2024年1-10月,“两病门诊”报销13348人次,医保统筹支付44.35万元,同期增长43.02%。
二、存在问题
(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是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受地域、业务能力、服务人口数量等因素影响,县内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和中心卫生院,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仍存在设施陈旧、设备配备不足、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全。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但在口腔、外科、精神、耳鼻喉科等科室设置上存在短板,如乡镇卫生院设置口腔科的有7家、开展外科手术有8家、设置精神门诊的为1家等,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
(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不健全。
目前全县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973人,执业护士2343人,公共卫生人员325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1、注册护士数3.7,每万人口公卫人员数5.14,与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要求均有差距。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714个,现空编42个;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初级职称占比为58%,中级职称占比为33%,高级职称占比为9%;村卫生室45岁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高达84%。综上所述,存在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紧缺、职称偏低、村医队伍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化卫生健康工作需要。
(三)基层卫生诊疗服务功能弱化。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将工作重心向公共卫生服务倾斜,医务人员承担着大量公共卫生工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逐渐弱化,导致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不够信任,直接跳过基层首诊到市级、省级三甲医院就医,由基层流向县级医院和周边城市医院的患者比例持续上升。
三、相关建议
(一)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县卫健委要优化资金分配机制,有针对性地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配齐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等,实现硬件的提档升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二是优化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县卫健委要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分类管理,明确一类、二类、三类乡镇卫生院的特色发展。优先完善社区医院、中心卫生院的科室设置,继续加强板桥、武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发挥次中心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补齐薄弱乡镇卫生院科室功能不全的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引。县编办、县人社局与县卫健部门,根据我县医疗机构岗位设置需求,每年预留一定比例编制用于基层卫生人员招聘、调入。落实同等条件下,县级医院对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中心卫生院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一般乡镇卫生院对具有乡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招聘,进一步吸引执业(助理) 医师、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二是开展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政策。县人社局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三是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县卫健委要健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突出服务效果,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核定等挂钩。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三)持续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做实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县人民政府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防融合管理模式,让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配备,深入推进特色专科和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县卫健委定期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让广大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强紧密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加快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和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工作,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引导城乡居民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推进分级诊疗,争取“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