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我镇人大建设,行使好宪法与人民赋予的权利,更好地发挥人大在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及镇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凤阳县《关于做好2022年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经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研究,报经镇党委同意,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推行“1+4+N”工作模式,即1个主席团提议、4个代表小组响应、N个人大代表参与的工作机制,旨在一是发挥人大主席团“领头雁”作用;二是拉紧代表小组“连心桥”纽带;三是当好人大代表“服务员”角色。自镇人大主席团会议总结提出此项人大工作机制并经在各代表小组试点开展以来,红心镇人大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一是发挥人大主席团“领头雁”作用。自提出该项工作机制以来,红心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全镇选民诉求及镇中心工作,及时梳理各阶段人大重点工作并指导各代表小组采取集中学习、履职交流、视察检查、调查研究等形式,规范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今年以来,根据需要,镇人大主席团先后提议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集中学习及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调研活动,为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提供了方向与遵循。
二是拉紧代表小组“连心桥”纽带。今年红心镇根据选区规模及人大代表人数,合理划分建立了4个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有组长、副组长、联络员,有代表活动室。代表小组建立,不仅为代表小组依法履职、开展活动提供了工作平台,而且还让人大代表们在基层有了“家”和“落脚点”,在代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代表小组自收到人大主席团工作安排后,第一时间联系组内各人大代表参与活动,有效密切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
三是当好人大代表“服务员”角色。“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自加入到代表小组这个家庭以来,人大代表们积极参加公开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等活动,深入基层调研、与广大选民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烦恼并通过建议、意见等法定履职形式及时反馈,深刻扮演好服务广大群众的角色定位。
下一步,红心镇人大将继续推进“1+4+N”工作机制纵深发展,不断提高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实效、完善代表小组建设、丰富人大代表履职手段,着力推进人大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力促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红心镇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