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湾乡人大围绕乡村中心工作,动员代表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土地二轮延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十五五”谋划工作,为助力黄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调研走访,把脉问诊开良方。“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实现‘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宜机化’综合效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要主动接受监督,尤其是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后期管护、资金拨付使用等方面,确保建成项目经得起检验。”8月25日,黄湾乡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工作。
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走访活动,全面了解全乡土地利用现状、群众需求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建设用地整理项目,代表们深入部分粗村组,调研土地增减挂钩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情况,就如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与相关部门和群众进行讨论,力争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收集社情民意,当好群众代言人。“淮干工程安置区污水管道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堵塞,希望能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改造提升。”“老鹳村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时间较早,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希望能进行改造提升。”
结合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黄湾乡组织辖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表小组活动室、选民接待室等平台,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电话沟通等方式,围绕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内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摆在台面上”详说细说、记录在案。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后,代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项目意见和建议,乡人大及时进行梳理和汇总,并作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转交乡政府。乡政府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项目初步建议方案,按程序提交乡人民代表大会,由人大代表进行票决,推动民生实事从“事后公示”转向“事前问需”。
聚焦乡域谋划,共绘发展蓝图。代表们针对辖区沿淮多临水、土地多沙质的优势,提出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与“企业+农户”相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西瓜、花生、芡实、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导、带领群众增产增收的建议。同时,利用淮干工程和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移民迁建之机,持续完善建成区基础设施。目前,黄湾乡围绕豆制品加工特色产业,谋划建设占地约200亩的小微创业园,形成集生产、加工、展示、体验、购物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建议依托乡域总体规划,以农村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清运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乡7个村(社区)均已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有效管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