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牛背上的“逐梦人”
在殷涧镇古塘村尹王庄路边,一户普通农宅,红砖绿瓦,庭院内,十几条牛儿正在吃草,牛儿或坐或卧,形态安祥。牛的主人就是古塘村脱贫户王兆国,他靠勤劳的双手,在人大脱贫干部帮扶下,艰苦打拼,依靠养牛,一步步从“扶贫户”蝶变为“牛司令”。看到有人来参观,他腼腆地招呼着客人,一边给牛上料,一边讲述着自己牵牛奋斗的故事。
上图为脱贫户王兆国在牛棚里喂牛
王兆国是凤阳县殷涧镇古塘村尹王组人,今年62岁,妻子王东霞比他小两岁,膝下育有一子,一家人虽不富裕,但日子也算幸福。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妻子王东霞患有肺结核、经医治无效,于2016年去世。撇下老小,妻子治病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2016年,村委会经四议两公开程序,王兆国被评上了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上门为其测算了家庭收入,根据他家的情况量身为其制定了脱贫方案。县人大代表刘群上门进行调研,认为王兆国家院内外面积大,王兆国本人勤劳,可以发展养牛来摆脱贫困。刘群代表让帮扶干部联系农村商业银行,为其办了5万元贴息贷款,买了二头母牛;又为他申报了每头3000元的养殖补助。王兆国清晨天未亮就起床,打扫牛圈,天放亮就骑上三轮车,到田野里割草,当别人还躺在被窝里时,他披着朝霞一大车饲草就拉回了家,生怕牛儿饿着,顾不上吃一口饭,他就把新鲜的牧草喂到牛的嘴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二头变四头,他成功的摘除了“扶贫户”的帽子,几年滚动下来,他累计卖了10余头外,目前存栏还有12头,不折不扣当上了“牛司令”,用他的话说:“我逮住牛鼻子不放,总有一天能摘掉“穷帽子”。
上图为刘群代表在脱贫户王兆国家调研养牛
在殷涧镇,像王兆国这样在人大干部帮扶下,靠养牛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殷涧镇凤阳山村西陈组脱贫户陈世全,腿有残疾,老伴早年去世,还带着一个智障的儿子,2014年他被评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县人大代表马飞,多次到陈世全家中走访,调查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方案。马飞代表发现陈世全家就住在山脚下,陈世全腿跛、儿子智障,虽然父子都有残疾,通过观察马代表认为,像放牛这样的轻体力活应该行,于是他联系银行为陈世全户办了4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为他买了2头母牛。早上儿子赶出去放,晚上陈世全喂喂水,打扫下圈舍,“人勤牛给力”,第二年二头母牛,每头都下了一个仔,马飞代表听说后,喜出望外,立即联系了兽医,二个月后又进行了人工授精,二头母牛又成功带有孕,这样下来,一头母牛三年能产二头牛仔,一头牛仔,一年喂下来,就能卖一万多元,第二年市场价就值二万元左右。陈世全2018年就脱了贫,每年平均能出售一头牛,净收入一万多元。现如今陈世全一边卖牛,一边留二头母牛繁殖。镇级帮扶人、人大代表刘超,每年都为他家申报每头牛3000元补贴,陈世全靠养牛走上了致富路,逢人就说:多亏了人大干部的帮扶,让我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人大干部的帮扶下,殷涧镇有14位贫困户靠养牛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夕阳下,一位脱贫户骑在牛背上,行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晚霞拌着悠扬的牧歌,晒在“追梦人”笑脸上,也晒在殷涧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梅冲)
作者:梅冲 地址:凤阳县殷涧镇政府
电话:15212061325 邮编:23313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