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人大

扎根农村谋发展 爱岗敬业乐奉献

发布时间:2022-08-26 09:44:25 信息来源:大庙镇人大 作者:乡镇人大 浏览:725 次
【字体大小:

                                                                       ---凤阳县大庙镇人大代表顾文超先进事迹

ea337fdd4f7605aa86d9d2ae77d2118.jpg

顾文超,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8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的顾文超始终工作在基层,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顾文超扎根农村十年如一日,把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路上。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作风和出色的成绩,受到群众的好评,为大庙镇的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心里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2013年夏季,水稻刚刚出苗,就赶上了大旱,农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不能及时缓解旱情,水稻将面临减产,甚至绝收。危急时刻顾文超和村干部一起多方协商,不断听取群众建议,最终达成每亩地45元的包水协议,旱涝保收。如果当年水利条件好,下一年的包水费用减半,这一协议现在仍在沿用。薛李村村民用上水后,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5、2016年,他积极争取36万元资金,对原薛李村10条生产路,共计12多公里全部修整一遍。2017年,在大庙镇村级年终考核中,薛李村各项工作排在全县前列,获得的大庙镇村级考核第一名,成功甩掉“难点村”的帽子。薛李村老百姓都说,没有顾书记的无私辛勤付出,绝不会有薛李村今天崭新的面貌。

 

恪守民本情怀,打造宣居宜业美丽乡村

2018年,他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把打造东陵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规划,稳步实施。先后委托安徽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省发改委编制《东陵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东陵村产业规划》,对基础设施、村庄路网、产业发展、旅游等进行科学规划,绘制出东陵村建设和发展美好蓝图。

按照规划蓝本,顾文超经过调研走访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5.2公里、污水管网3900米、雨水管网4100米,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广场铺装5000平方米,广场铺装5000平方米,改造强弱电杆线15000米,安装路灯210盏,新铺设自来水管道5800米,改造居民住宅283户、1600间,新建日处理能力20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1座,整治沟渠塘坝7处,实现村容村貌大改观群众生活大改变。

顾文超秉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把推进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民卫生保洁制度,深入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推进村内道路以及沟塘坝埂、房前屋后等绿化,累计裁培树木25000多棵,村庄绿化率近30%。引入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行“村集中清扫收集,镇压缩转运、统一处理”模式,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做活做强乡村经济,助力扶贫攻坚

社会发展,经济先行。顾文超把做活做强乡村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成立凤阳东陵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组建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社员534户,入股资金136万元,固定资产达到320余万元。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初步形成“产地生态、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其中,东陵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先后获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他紧紧依托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等7个农业合作社,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5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钢架大棚100个、温室大棚1座、3组连栋大棚1座;推广花卉苗木、瓜果采摘、大棚蔬菜等高效农作物,年产值达120余万元,实现利润近40万元。

他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实施扶贫助残。建成全县首个 “合作社+残疾人+贫困户”旅游扶贫基地,明确规定合作社收入60%用于年底分红,目前己兑现合作社红利近50万元。全村51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村内专业合作社,年均每户资产收益分红在700至1240元不等。大力实施扶贫助残解决贫困户就业,先后帮助20多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带动30户贫困户成功创业脱贫;建成东陵村创业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6次,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

 

怀揣乡土情结,努力传承文明乡风

顾文超把搭建文化平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传承文明乡风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他组建文艺宣传队,积极开展广场舞表演、花鼓戏表演等文艺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乡村春晚让群众走上舞台,共同享受春节的快乐时光。充分发挥紧邻明皇陵景区的区位优势,深入发掘农业与旅游资源的结合点,连续多年举办桃花文化旅游节,通过观赏桃花、乡村采摘体验等方式,把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制定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道德评议会,实施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备案登记制度,建立台帐,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规定了村民办事规模不超过10桌和礼金限额不超过200元,村红白理事会全程跟踪服务,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在全村的开展,减轻了村民负担,弘扬了文明新风。

 

今后的他表示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为推进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美好幸福的画卷还在继续书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